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病因和防治 | 第10-16页 |
·奶牛乳腺炎的流行、危害及病因 | 第10-13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综述 | 第13-15页 |
·奶牛乳房炎SCC 数据结合CMT 方法诊断 | 第15-16页 |
2 金葡菌相关基因的分型检测及热点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3.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致乳腺细胞损伤及凋亡 | 第19-20页 |
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分型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细胞凋亡的意义 | 第21页 |
·本课题的主线及预期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牛源金葡菌的分离和鉴定 | 第22-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奶样及菌株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培养基及重要试剂制备 | 第22页 |
·乳样的采集 | 第22-23页 |
2 金葡菌的培养及分离 | 第23页 |
3 金葡菌鉴定 | 第23-24页 |
·过氧化氢酶试验 | 第23-24页 |
·发酵试验 | 第24页 |
·血浆凝固酶试验 | 第24页 |
·耐热核酸酶检测 | 第24页 |
·ATB 系统再次鉴定 | 第24页 |
4 模板提取、引物设计及PCR 反应 | 第24-26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DNA 的提取 | 第24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毒力因子PCR 鉴定引物的设计与和合成 | 第24-25页 |
·PCR 反应条件、电泳及测序 | 第25-26页 |
5. 结果 | 第26-29页 |
·hla 及hlb 基因检测 | 第26-27页 |
·pvl 基因检测 | 第27-28页 |
·coa 基因检测 | 第28页 |
·nuc 基因检测 | 第28页 |
·mec-a 基因检测 | 第28-29页 |
·qac-a 基因检测 | 第29页 |
6 生化检测与基因检测结果汇总 | 第29-30页 |
7 分析与讨论 | 第30-34页 |
·hla 与hlb | 第30-31页 |
·mec-a 与qac-a | 第31-32页 |
·pvl | 第32-33页 |
·凝固酶(coa)基因检测 | 第33页 |
·耐热核酸酶(nuc)基因检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重组α-溶血素致乳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 第35-4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5-37页 |
·试验动物 | 第35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α-HL 目的蛋白和pET-32a(+)空载体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第37-38页 |
·目的蛋白的定量检测 | 第38页 |
·小鼠乳腺细胞培养及重组α溶血素互作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重组α-溶血素的基因表达与SDS-PAGE 鉴定 | 第39-40页 |
·细胞培养形态与鉴定 | 第40页 |
·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与目的蛋白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乳腺细胞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 第41-42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5页 |
·对乳腺上皮细胞中TNF-α、IL-2 和 IL-6 水平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