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0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制度演变 | 第10-19页 |
1 教育财政供给有关理论分析 | 第10-12页 |
·教育财政供给的定义 | 第10页 |
·教育财政供给的特点 | 第10-11页 |
·教育财政供给的形式 | 第11页 |
·教育财政供给的重大意义 | 第11-12页 |
2 农村义务教育 | 第12-13页 |
·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 第12-13页 |
·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作用 | 第13页 |
3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制度的演变 | 第13-16页 |
4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制度比较 | 第16-19页 |
第三章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问题及成因 | 第19-31页 |
1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3页 |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总量仍然不足 | 第19-20页 |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不足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第20-21页 |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结构不尽合理 | 第21-23页 |
·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 第23页 |
2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主体责权不明,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存在着严重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 | 第24-27页 |
·基层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不足 | 第24-25页 |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与财力结构不匹配,导致供给不公平 | 第25-26页 |
·农村义务教育私人供给主体负担过重 | 第26-27页 |
·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规模偏小和制度不规范,难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间均衡发展 | 第27-29页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 | 第27-28页 |
·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缺陷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第28-29页 |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预算约束力软化 | 第29-31页 |
·义务教育生产方式效率低下 | 第29-30页 |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缺乏科学的预算和执行监督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理论借鉴和国外经验借鉴 | 第31-44页 |
1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理论借鉴 | 第31-36页 |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理论依据 | 第31-33页 |
·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外部性 | 第31-32页 |
·农村义务教育有助于社会公平 | 第32-33页 |
·农村义务教育市场供给交易成本过高 | 第33页 |
·公共品供给政府间分工理论的借鉴 | 第33-35页 |
·公共品具体生产方式理论的借鉴 | 第35-36页 |
2 国外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经验借鉴 | 第36-44页 |
·日本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 | 第37-39页 |
·美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 | 第39-40页 |
·法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 | 第40-42页 |
·国外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2-44页 |
·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责任的划分 | 第42页 |
·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 第42-43页 |
·农村义务教育具体投入项目的划分 | 第43页 |
·农村义务教育生产方式的多样化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制度的对策研究 | 第44-51页 |
1 立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的相对集权型义务教育供给机制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 第44-48页 |
·实行相对集权型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模式是公共财政集分权理论的基本要求 | 第44-45页 |
·实行相对集权型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模式符合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 | 第45-46页 |
·相对集权型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与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 | 第46-48页 |
2 学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间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与管理责任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 第48-51页 |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财政供给的基本前提:实现教育机会完全均等 | 第48-49页 |
·各级政府间义务教育投资责任划分的总体思路:以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为主、经费管理以县为主 | 第49-51页 |
·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责任集中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为主 | 第49-50页 |
·义务教育学校基建投资及公用经费由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分担,以省级投资为主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