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第1章 现代博物馆概述 | 第11-21页 |
·博物馆发展历程 | 第11-14页 |
·中国早期的博物馆 | 第11-12页 |
·中国现代的博物馆 | 第12-13页 |
·国外的博物馆 | 第13-14页 |
·现代博物馆的基本类型及功能 | 第14-16页 |
·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 第14页 |
·专业类博物馆 | 第14-15页 |
·科技类博物馆 | 第15-16页 |
·现代博物馆的特点 | 第16-18页 |
·大众性和社会性 | 第16页 |
·多元性 | 第16-17页 |
·休闲性 | 第17页 |
·集珍性 | 第17-18页 |
·人们对现代博物馆的认知与需求 | 第18-19页 |
·人们对现代博物馆的认知 | 第18页 |
·如何满足人们对现代博物馆的需求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1页 |
第2章 中国设计元素概述 | 第21-29页 |
·中国设计元素及其分类 | 第21-23页 |
·动物类 | 第21-22页 |
·植物类 | 第22页 |
·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夙愿 | 第22-23页 |
·中国设计元素的内涵 | 第23-24页 |
·广义的中国设计元素 | 第23-24页 |
·狭义的中国设计元素 | 第24页 |
·中国设计元素的应用 | 第24-27页 |
·中国设计元素在中国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中国设计元素在中国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述 | 第29-37页 |
·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况及目的 | 第29-30页 |
·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况 | 第29-30页 |
·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目的 | 第30页 |
·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简要历程 | 第30-32页 |
·国外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 第31-32页 |
·国内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 第32页 |
·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特点 | 第32-33页 |
·与观众互动的特点 | 第32-33页 |
·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 第33页 |
·个性化与创新的特点 | 第33页 |
·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形式要求 | 第33-35页 |
·把握陈列主题 | 第34页 |
·遵循展览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创造完美的艺术形式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现代中国博物馆陈列与中国设计元素关系的分析 | 第37-45页 |
·现代博物馆陈列空间中的形式要素与中国设计元素的关系 | 第37-40页 |
·均齐与对称 | 第37-38页 |
·平衡与呼应 | 第38-39页 |
·对比与调和 | 第39页 |
·比例与尺度 | 第39-40页 |
·节奏与韵律 | 第40页 |
·借鉴古人的“智慧”解决博物馆陈列空间与造型的设计问题 | 第40-42页 |
·在博物馆陈列空间布局中表现中国意境 | 第40-41页 |
·在博物馆陈列造型中体现中国元素 | 第41页 |
·用现代材质展现中国传统肌理 | 第41页 |
·用色彩呈现中国韵味 | 第41-42页 |
·中国设计元素对于现代博物馆陈列追求的“回归”感与“进化” 表现 | 第42-44页 |
·“天圆地方”与山东博物馆 | 第42-43页 |
·“欲扬先抑”与苏州博物馆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中国设计元素在现在博物馆空间与造型中的表现与应 用 | 第45-59页 |
·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实例分析中国设计元素在博物馆建筑中的 体现 | 第45-49页 |
·“大门和入口”的表现 | 第45-46页 |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式布局及园林式布局 | 第46-47页 |
·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群体或布局 | 第47页 |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廊道、天窗、藻井传统”的运用 | 第47-48页 |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的体现 | 第48页 |
·运用当地建筑特点“粉墙黛瓦”的体现 | 第48-49页 |
·“屏风”等中国建筑室内构件的运用 | 第49页 |
·中国设计元素在现代中国博物馆陈列中的体现 | 第49-51页 |
·中国设计元素在综合类历史博物馆陈列中的体现 | 第49-50页 |
·中国设计元素在艺术类博物馆陈列中的体现 | 第50-51页 |
·中国设计元素在科技类博物馆陈列中的体现 | 第51页 |
·中国设计元素在钟表文化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 | 第51-57页 |
·钟表文化博物馆陈列环境的表现 | 第52-54页 |
·钟表文化博物馆物品陈列的表现 | 第54-56页 |
·先进技术与中国设计元素相结合的表现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