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理论分析 | 第14-23页 |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理论 | 第14-18页 |
(一) 资产减值准备的含义 | 第14-15页 |
(二) 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三) 资产减值准备的内容 | 第16-18页 |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一) 盈余管理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 盈余管理的前提条件 | 第19页 |
(三) 盈余管理的动因 | 第19-20页 |
三、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一) 资产减值准备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 第20-21页 |
(二) 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和完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 第23-27页 |
(一) 避亏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25-26页 |
(二) 巨亏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26页 |
(三) 扭亏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26页 |
(四) 盈利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26-27页 |
二、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一) 会计规范不完备 | 第27页 |
(二)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27-28页 |
(三) 外部审计监督难度大 | 第28页 |
(四) 盈余管理的收益大于成本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 | 第29-36页 |
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变化的内容 | 第29-31页 |
(一) 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变化 | 第29-30页 |
(二) 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三) 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变化 | 第31页 |
二、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31-36页 |
(一)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二) 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三) 简要评述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治理过度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 第36-41页 |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 第36-37页 |
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7-38页 |
三、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 第38-39页 |
四、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