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奇剧个案分析和类型研究--以《康熙微服私访记》为例(中国电视剧类型学系列研究之一)
目录 | 第1-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一 电视剧类型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二 本文研究对象历史传奇剧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康熙微服私访记》的艺术形态分析 | 第17-27页 |
·类型化的故事主题 | 第17-18页 |
·工整的结构形式 | 第18-19页 |
·故事选材 | 第19页 |
·鲜明的“戏说”历史观 | 第19页 |
·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戏仿 | 第19页 |
·民间文学特性 | 第19-21页 |
·话本叙事的风格延续 | 第20页 |
·拍案惊奇的影像再造 | 第20-21页 |
·传统戏曲的空间延展 | 第21页 |
·叙事模式 | 第21-24页 |
·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 | 第21-22页 |
·多层叠现的叙事结构 | 第22页 |
·交叉演进的叙事线索 | 第22-23页 |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 第23-24页 |
·人物塑造 | 第24-27页 |
·康熙皇帝的多重性格塑造 | 第24-25页 |
·配角的意象化设置和个性化表现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康熙微服私访记》文本的美学特征解读 | 第27-33页 |
·在历史与受众之间——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剧嬗变之作 | 第27-29页 |
·历史情结的变种 | 第27-28页 |
·受众的影像消费及心理满足 | 第28-29页 |
·古今对话——强烈的反讽意向 | 第29-30页 |
·笑谈古今表现厚重的人文思考 | 第29页 |
·借古喻今饱含严峻的自身审视 | 第29-30页 |
·大众文本特征——滑稽美学和娱乐精神 | 第30-32页 |
·喜剧色彩 | 第30-31页 |
·市井情趣 | 第31-32页 |
·社会教育功能 | 第32-33页 |
·潜移默化的价值观传递 | 第32页 |
·显而易见的知识性教育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历史传奇剧的创作规律分析 | 第33-40页 |
·寻找历史忽视的空间 | 第33-35页 |
·“局部时空”中的艺术虚构 | 第34页 |
·“失事求似”的审美追求 | 第34-35页 |
·后现代语境下的叙事策略 | 第35-37页 |
·超常和奇异的审美表现 | 第35页 |
·对“权威”的草根化解读 | 第35-36页 |
·平民化的叙事手法 | 第36-37页 |
·大众艺术审美结构创造 | 第37-38页 |
·叙事圆满和情节曲折 | 第37页 |
·喜剧化风格 | 第37页 |
·古为今用的审美表现 | 第37-38页 |
·商业背景下的类型化趋向 | 第38-40页 |
·文化产业化发展格局下的电视剧商品属性 | 第38-39页 |
·类型化延伸——品牌价值的内在要求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历史传奇剧美学思辨和创作趋势探究 | 第40-46页 |
·美学思辨 | 第40-42页 |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 第40-41页 |
·奇幻表达的“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 | 第41页 |
·娱乐产品的审美期待和审美疲劳 | 第41-42页 |
·娱乐狂欢和现实批判 | 第42页 |
·创作趋势探析 | 第42-46页 |
·选材:对历史文本符号进行特定意义的编码 | 第42-43页 |
·叙事:坚持大众文本叙事的喜剧表达 | 第43页 |
·意义:大众文化和民间通俗文化的影像表达 | 第43-44页 |
·升级:尽可能做到格调的高雅和严肃的“戏说” | 第44-45页 |
·前瞻:中国特有商业类型剧的批量化生产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