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5-19页 |
1.1.1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1.1.2 我国高校建筑能耗现状 | 第17-18页 |
1.1.3 高校教学建筑遮阳概述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 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24-26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7-29页 |
第2章 建筑外遮阳概述 | 第29-43页 |
2.1 遮阳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2.1.1 遮阳原理 | 第29页 |
2.1.2 采光原理 | 第29-30页 |
2.1.3 建筑遮阳分类 | 第30-34页 |
2.2 影响建筑外遮阳效果的因素 | 第34-37页 |
2.2.1 外遮阳基本形式 | 第34-35页 |
2.2.2 外遮阳构造形式 | 第35-37页 |
2.2.3 外遮阳材料 | 第37页 |
2.3 建筑外遮阳对节能与室内环境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1 外遮阳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 第38页 |
2.3.2 外遮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 外遮阳造型对建筑立面的塑造 | 第39-42页 |
2.4.1 外遮阳在建筑立面上的构成 | 第39-41页 |
2.4.2 外遮阳与建筑立面的互动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武汉高校教学建筑外遮阳调研及分析 | 第43-80页 |
3.1 研究对象特征 | 第43-45页 |
3.1.1 武汉地区气候特征 | 第43-44页 |
3.1.2 高校教学建筑对外遮阳的需求 | 第44-45页 |
3.2 高校教学建筑外遮阳现状调研 | 第45-71页 |
3.2.1 调研目的和对象 | 第45-46页 |
3.2.2 调研内容和方法 | 第46-48页 |
3.2.3 高校教学建筑特点 | 第48-52页 |
3.2.4 高校教学建筑外遮阳现状 | 第52-60页 |
3.2.5 典型教室确立和外遮阳效果实测分析 | 第60-71页 |
3.2.5.1 典型教室确立 | 第60-62页 |
3.2.5.2 典型教室外遮阳效果实测分析 | 第62-71页 |
3.3 高校教学建筑外遮阳现存问题及分析 | 第71-76页 |
3.3.1 外遮阳现存问题 | 第71-74页 |
3.3.2 外遮阳现存问题分析 | 第74-76页 |
3.4 高校教学建筑外遮阳优化设计原则 | 第76-7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4章 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 | 第80-103页 |
4.1 典型教室建模 | 第80-92页 |
4.1.1 建模工具介绍与选择 | 第80-85页 |
4.1.1.1 采光模拟软件 | 第80-83页 |
4.1.1.2 能耗模拟软件 | 第83-85页 |
4.1.2 软件可靠性 | 第85-86页 |
4.1.3 建模与参数设置 | 第86-92页 |
4.2 外遮阳优化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92-102页 |
4.2.1 遮阳构件尺寸计算 | 第92-96页 |
4.2.2 典型教室外遮阳构件尺寸 | 第96-98页 |
4.2.3 外遮阳优化设计方法 | 第98-101页 |
4.2.4 综合效果评价指标 | 第101-10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武汉高校教学建筑外遮阳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3-139页 |
5.1 外遮阳形式对采光和冷热负荷的影响 | 第103-121页 |
5.1.1 活动方式 | 第103-107页 |
5.1.1.1 采光模拟 | 第103-105页 |
5.1.1.2 冷热负荷模拟 | 第105-107页 |
5.1.2 水平板层数 | 第107-111页 |
5.1.2.1 采光模拟 | 第108-109页 |
5.1.2.2 冷热负荷模拟 | 第109-111页 |
5.1.3 遮阳板角度 | 第111-115页 |
5.1.3.1 采光模拟 | 第112-113页 |
5.1.3.2 冷热负荷模拟 | 第113-115页 |
5.1.4 遮阳板挑出长度 | 第115-121页 |
5.1.4.1 采光模拟 | 第116-118页 |
5.1.4.2 冷热负荷模拟 | 第118-121页 |
5.2 外窗尺寸对采光和冷热负荷的影响 | 第121-128页 |
5.2.1 宽高比 | 第121-125页 |
5.2.1.1 采光模拟 | 第122-123页 |
5.2.1.2 冷热负荷模拟 | 第123-125页 |
5.2.2 窗墙比 | 第125-128页 |
5.2.2.1 采光模拟 | 第126-127页 |
5.2.2.2 冷热负荷模拟 | 第127-128页 |
5.3 外遮阳优化设计策略 | 第128-129页 |
5.4 武汉高校教学建筑外遮阳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 第129-137页 |
5.4.1 实例介绍 | 第129-131页 |
5.4.2 建筑模型参数设置 | 第131-132页 |
5.4.3 外遮阳优化设计 | 第132-137页 |
5.4.3.1 优化设计方法 | 第132-134页 |
5.4.3.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134-13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6.1 结论 | 第139-141页 |
6.2 展望 | 第141-142页 |
附表A 武汉地区高校教学建筑调研对象 | 第142-143页 |
附表B 武汉地区5~9月平均气温汇总表 | 第143-144页 |
附表C 武汉地区5~9月平均太阳辐射强度汇总表 | 第144-145页 |
附表D 武汉大学第五教学楼外遮阳优化形式示意图 | 第145-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