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长江岸坡崩塌机理 | 第11-12页 |
| ·护岸工程 | 第12-14页 |
| ·传统护岸技术 | 第12-13页 |
| ·新护岸技术的进展 | 第13页 |
| ·护岸方式的比较 | 第13-14页 |
| ·土工包技术的国内外研究 | 第14-21页 |
| ·国内的研究 | 第14-19页 |
| ·国外的研究 | 第19-2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动水中投放护岸土工包的试验研究 | 第23-37页 |
| ·模型试验的相似 | 第23-32页 |
| ·相似理论简介 | 第23-29页 |
| ·相似准则的选取 | 第29-30页 |
| ·量纲分析原理 | 第30-32页 |
| ·模型试验 | 第32-36页 |
| ·研究基本条件 | 第32-33页 |
| ·土工包在静水中投放试验 | 第33页 |
| ·土工包在水流作用下的投放试验 | 第33-36页 |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用于分析护岸工程的FLAC~(3D)的基本原理 | 第37-53页 |
|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的基本原理 | 第37-42页 |
| ·数值求解规则 | 第37页 |
|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的网格离散 | 第37-40页 |
| ·有限差分方程 | 第40-42页 |
| ·FLAC~(3D)中的摩尔模型(Mohr) | 第42-46页 |
| ·FLAC~(3D)的塑性流动理论的增量公式 | 第42-43页 |
| ·FLAC~(3D)的Mohr-Coulomb plasticity模型 | 第43-46页 |
| ·强度折减法 | 第46-48页 |
| ·流固耦合 | 第48-52页 |
| ·简介 | 第48-49页 |
| ·FLAC~(3D)流-固耦合方程数值表述 | 第49-51页 |
| ·渗流边界条件 | 第51页 |
| ·流固耦合的计算过程 | 第51-52页 |
|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长江马湖堤除险护岸工程的数值分析 | 第53-89页 |
| ·工程简介 | 第53-54页 |
| ·地理位置 | 第53页 |
| ·工程材料特征 | 第53页 |
| ·水文环境 | 第53-54页 |
| ·崩岸险情与防护措施 | 第54-56页 |
| ·防护措施实施 | 第56-57页 |
| ·土工材料 | 第56-57页 |
| ·施工 | 第57页 |
| ·防护效果分析 | 第57-81页 |
| ·工程建模 | 第57-61页 |
| ·工程模拟过程 | 第61-62页 |
| ·马湖堤土工包防护前后效果比较 | 第62-8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1-87页 |
| ·岸坡在水位变化过程中的状态比较 | 第82-83页 |
| ·加土工包防护与不加土工包的结果对比分析 | 第83-86页 |
| ·土工包抢险前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86-87页 |
| ·本章小节 | 第87-8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