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导论 | 第10-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 ·研究目标与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 ·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假说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15-1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 ·关于迁移的理论综述 | 第16-21页 |
| ·两部门理论 | 第16-18页 |
| ·推力—拉力理论 | 第18-19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1页 |
| ·关于迁移的实证分析综述 | 第21-29页 |
| ·关于宏观政策变化研究 | 第21-22页 |
|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22-24页 |
| ·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流动农民的边缘化研究 | 第24-25页 |
| ·关于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25-27页 |
| ·关于个人迁移和家庭迁移的研究 | 第27-29页 |
| 3 江苏省及南京市城镇化进程概况 | 第29-36页 |
| ·江苏省经济发展概况 | 第29-31页 |
| ·江苏省总体经济发展概况 | 第29页 |
| ·江苏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 第29-31页 |
|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 | 第31-32页 |
| ·江苏省城镇化进程现状 | 第32-34页 |
| ·南京市城镇化进程概况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两种迁移模式下农民具体特征的对比分析 | 第36-49页 |
| ·概念界定与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 ·关于两种迁移模式的划分 | 第36页 |
|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 ·关于样本的基本统计描述 | 第37-40页 |
| ·个人特征 | 第37-38页 |
| ·受教育状况 | 第38-39页 |
| ·接受培训情况 | 第39页 |
| ·劳动力健康状况 | 第39-40页 |
| ·两种迁移模式农民的比较分析 | 第40-47页 |
| ·收益比较 | 第40-42页 |
| ·成本比较 | 第42-43页 |
| ·净收益的比较 | 第43-44页 |
| ·自我评价比较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5 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8页 |
| ·实证模型及变量定义 | 第49-50页 |
| ·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因素 | 第50-52页 |
| ·人力资本特征 | 第50页 |
| ·家庭特征 | 第50-51页 |
| ·迁移状况 | 第51-52页 |
| ·关于变量的总体样本统计描述 | 第52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 ·计量经济学分析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8-64页 |
| ·全文总结 | 第58-60页 |
|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逐年增长,南京市城市化率全省最高 | 第58页 |
| ·南京市外来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特征和总体生活状况有所好转 | 第58-59页 |
| ·不同迁移模型下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有较大差异 | 第59页 |
| ·学龄子女数、已迁移时间、年龄和工资收入是影响农民工选择不同迁移模式的重要因素 | 第59-60页 |
| ·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 ·增加农民工的城市就业机会 | 第60-61页 |
| ·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 | 第61-62页 |
| ·加强农民工的城市社会保障建设 | 第62-63页 |
| ·加快城市住房制度改革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