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黑碳气溶胶 | 第13-15页 |
·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 | 第13页 |
·黑碳气溶胶的混合方式 | 第13-14页 |
·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 第14页 |
·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 第14-15页 |
·沙尘气溶胶 | 第15-18页 |
·沙尘气溶胶的长距离输送 | 第15-16页 |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沙尘气溶胶进行的观测分析 | 第16页 |
·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 第16-18页 |
·国内在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 | 第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黑碳和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资料来源及全球分布分析 | 第20-27页 |
·引言 | 第20页 |
·黑碳和沙尘气溶胶浓度资料来源 | 第20页 |
·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全球分布 | 第20-22页 |
·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全球分布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黑碳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及分析 | 第27-44页 |
·引言 | 第27页 |
·数据集简介 | 第27-29页 |
·黑碳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黑碳气溶胶光学厚度全球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冬季黑碳气溶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全球分布 | 第30页 |
·黑碳气溶胶的其它物理和光学参数 | 第30-34页 |
·复折射指数 | 第30-32页 |
·吸收系数、散射系数、消光系数、非对称因子、单次散射反照率 | 第32-34页 |
·沙尘气溶胶总光学厚度全球分布特征 | 第34-40页 |
·4种类型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全球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4种沙尘气溶胶的其他物理和光学参数 | 第36-40页 |
·复折射指数 | 第36-39页 |
·吸收系数、散射系数、消光系数、非对称因子、单次散射反照率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4页 |
第四章 辐射传输模式的介绍及检验 | 第44-51页 |
·引言 | 第44页 |
·辐射传输模式的介绍 | 第44-46页 |
·辐射传输模式的检验 | 第46-47页 |
·用该辐射传输模式计算黑碳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五章 全球黑碳和沙尘气溶胶晴空辐射强迫的数值模拟 | 第51-6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晴空辐射强迫的计算方案 | 第52-56页 |
·黑碳和沙尘气溶胶晴空直接辐射强迫的定义 | 第52-53页 |
·地面反照率 | 第53-54页 |
·太阳天顶角 | 第54-55页 |
·辐射强迫计算流程 | 第55-56页 |
·辐射强迫模拟结果 | 第56-67页 |
·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以及敏感性研究 | 第56-61页 |
·对流层顶辐射强迫 | 第56-57页 |
·地面辐射强迫 | 第57-58页 |
·地面反照率对辐射强迫的影响 | 第58-59页 |
·天顶角对辐射强迫的影响的敏感性研究 | 第59-61页 |
·黑碳气溶胶纬向平均的辐射强迫 | 第61页 |
·沙尘气溶胶辐射强迫以及敏感性研究 | 第61-67页 |
·对流层顶辐射强迫 | 第61-62页 |
·地面辐射强迫 | 第62-63页 |
·地面反照率对辐射强迫的影响 | 第63-66页 |
·天顶角对辐射强迫影响的的敏感性研究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云对黑碳和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 | 第69-83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云资料及云方案 | 第70-72页 |
·云对黑碳和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 | 第72-81页 |
·云对黑碳气溶胶短波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 | 第73-77页 |
·黑碳气溶胶对流层顶云天辐射强迫 | 第73-76页 |
·黑碳气溶胶地面云天辐射强迫 | 第76-77页 |
·云对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 | 第77-81页 |
·沙尘气溶胶对流层顶云天辐射强迫 | 第77-79页 |
·沙尘气溶胶地面云天辐射强迫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3-8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3-8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6页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发表论文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