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引言第6-7页
第二章 朱熹为何要作《考异》第7-17页
   ·朱熹对韩愈的重视第7-9页
     ·韩愈思想的优点第7页
     ·韩愈思想的缺陷第7-8页
     ·朱熹对韩愈的评价第8-9页
   ·韩愈对宋代文化的影响第9-14页
     ·韩愈的文学观第10页
     ·疑辨之文献思想第10-11页
     ·古文运动第11-12页
     ·韩愈与排佛第12-13页
     ·韩愈在宋代的现实意义第13-14页
   ·朱熹《考异》的写作目的第14-15页
   ·《考异》写作的文献基础第15-17页
第三章 朱熹"考异"的文献来源第17-30页
   ·朱氏完整地吸收了方氏的校勘成果第17-20页
     ·朱氏对方氏的校勘成果进行了几乎全盘吸收第17-18页
     ·朱氏采取与方氏不一样的校语第18页
     ·在体例上较多借鉴方氏第18-20页
     ·参照方氏前提之下,对不同材料引用第20页
   ·朱氏进一步发挥方氏的观点第20-22页
   ·朱氏对方氏的不足存疑待考第22-23页
   ·朱熹对方氏校勘的纠谬第23-24页
   ·朱熹校勘的严谨态度第24-25页
   ·朱熹校勘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朱熹校勘的其他资料来源第26-30页
第四章 《考异》的版本流传简述第30-33页
第五章 《考异》的文献学成就与影响第33-36页
   ·论版本择别富有创意第33页
   ·考辨群书,正讹纠谬第33-34页
   ·一以文势、义理及他书之可验证者决之第34页
   ·大胆疑古,敢于创新第34页
   ·《考异》促进了《韩集》的流行第34-35页
   ·《考异》存在的缺陷第35-36页
第六章 结论第36-3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7-3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8-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公共性与环境陶艺
下一篇: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