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选址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物流业的兴起 | 第9页 |
·我国城市化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 第9-10页 |
·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成为热点 | 第10页 |
·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现代物流园区概述 | 第12-15页 |
·物流园区的内涵 | 第12-13页 |
·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区分 | 第13-14页 |
·现代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作用 | 第14-15页 |
·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第3章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的原则 | 第17-18页 |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 第18-21页 |
·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 | 第18-19页 |
·物流园区的功能设计 | 第19-20页 |
·物流园区硬件设施建设 | 第20-21页 |
·物流园区软件设施建设 | 第21页 |
·物流园区物流量的预测 | 第21-22页 |
·物流园区的规模确定 | 第22-26页 |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原则 | 第22-23页 |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基本程序 | 第23-24页 |
·国内外物流园区规模 | 第24-26页 |
第4章 国内外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状况分析 | 第26-46页 |
·国内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状况 | 第26-31页 |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市场机遇 | 第26-27页 |
·我国各地物流园区建设概况 | 第27-28页 |
·我国物流园区的基本类型 | 第28-29页 |
·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国内典型物流园区规划状况 | 第31-37页 |
·北京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典型物流园区 | 第31-35页 |
·上海物流园区规划及典型物流园区 | 第35-37页 |
·对国内典型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分析 | 第37页 |
·欧洲物流园区的建设概况 | 第37-39页 |
·欧洲各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开发特点 | 第37-39页 |
·各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指标 | 第39页 |
·德国物流园区发展状况 | 第39-44页 |
·德国物流园区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 第39-40页 |
·德国政府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集中型的物流园区和非集中型的物流园区 | 第41-42页 |
·不来梅物流园区的建设实例 | 第42-43页 |
·德国物流园区的选址和规模 | 第43-44页 |
·从国外物流园区发展中得到的启发 | 第44-46页 |
第5章 物流园区选址相关研究与建议 | 第46-60页 |
·物流园区的选址原则 | 第46页 |
·选址问题的早期研究 | 第46-48页 |
·影响选址的评价指标 | 第48-49页 |
·评价指标的分析和处理 | 第49-51页 |
·评语集的选定 | 第51-52页 |
·评价方法 | 第52页 |
·GRNN神经网络概述 | 第52-53页 |
·GRNN神经网络工作原理 | 第53-56页 |
·神经元模型 | 第53-54页 |
·GRNN神经网络模型 | 第54-55页 |
·GRNN神经网络的学习 | 第55-56页 |
·物流园区选址的实例分析 | 第56-58页 |
·模型评价 | 第58-59页 |
·正确选择物流园区选址手段 | 第59-60页 |
第6章 对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建议 | 第60-63页 |
一、提高对物流园区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 第60页 |
二、强化对物流园区规划的管理 | 第60页 |
三、加强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监督 | 第60页 |
四、物流园区的建设应“软硬兼施” | 第60-61页 |
五、明确招商对象,注重发挥“积效应” | 第61页 |
六、创建现代化的物流服务模式 | 第61页 |
七、加强政府协调职能,打破部门和地域限制 | 第61页 |
八、充分发挥协会、学会、院校的积极作用 | 第61页 |
九、构建科学的研究体系 | 第61-62页 |
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62页 |
十一、物流园区的规模不应过大 | 第62页 |
十二、制定优惠政策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