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导言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 第13页 |
四、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税源管理与税收征收效能的基本范畴 | 第15-18页 |
一、经济学中效果、效率、效益、效能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 第15-16页 |
二、税源管理、税源、税源质量与税收的相互关系 | 第16页 |
三、税收征收效能位差的概念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加强税源管理与提高税收征收效能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23页 |
一、目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8-20页 |
(一) 宏观税源监管缺位 | 第18页 |
(二) 注重了静态管理,动态管理缺位 | 第18页 |
(三) 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日常管理缺位 | 第18-19页 |
(四) 税源监控与管理方式不适应 | 第19页 |
(五) 税源监控与管理内容不全面 | 第19-20页 |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一) 税源管理是实现税收职能的前提条件 | 第20页 |
(二) 税源管理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基础 | 第20页 |
(三) 税源管理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有力保障 | 第20-21页 |
(四) 税源管理是评价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 | 第21页 |
三、提高税收征收效能的意义 | 第21-23页 |
(一) 提高税收征收效能,有利于国家财力的增长 | 第21-22页 |
(二) 提高税收征收效能,有利于提高纳税人对于税法的遵从度 | 第22页 |
(三) 提高税收征收效能,有利于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能力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加强税源管理与提高税收征收效能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7页 |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5页 |
(一) 税源管理已经上升到法律高度 | 第23-24页 |
(二) 对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户实行重点管理并建立了预警机制 | 第24页 |
(三) 对税源采取定期普查和典型调查的方式进行管理 | 第24页 |
(四) 零散税源实行协作管理 | 第24-25页 |
(五)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税源管理已经起步 | 第25页 |
二、提高税收征收效能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7页 |
(一) 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国际比较 | 第26页 |
(二) 目前我国税收征收率的评价 | 第26-27页 |
第四部分 税源质量与税收征收效能位差分析模型 | 第27-43页 |
一、税源质量与税收征收效能位差分析模型的理论推导 | 第29-32页 |
二、税源质量与税收征收效能位差模型的现实应用 | 第32-43页 |
(一) 实际税负的计算 | 第33-34页 |
(二) 税源质量指数分析 | 第34-39页 |
(三) 税源质量综合测算 | 第39-40页 |
(四) 税收征收效能位差测算 | 第40-43页 |
第五部分 提高我国税源管理质量与税收征收效能的途径 | 第43-50页 |
一、积极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税源管理质量与税收征收效能 | 第43-44页 |
(一) 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整合工作是基础 | 第43-44页 |
(二) 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好应用工作是中心 | 第44页 |
(三) 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为关键 | 第44页 |
二、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的途径 | 第44-48页 |
(一) 强化税源管理意识 | 第44-45页 |
(二)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 第45页 |
(三) 改进完善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 | 第45-46页 |
(四) 全面开展纳税评估 | 第46-47页 |
(五) 深化税收经济分析 | 第47页 |
(六) 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 第47-48页 |
三、提高税收征收效能的途径 | 第48-50页 |
(一) 完善科学的税收计划管理体制 | 第48页 |
(二) 不断改革税收征管模式 | 第48-49页 |
(三) 努力优化税收环境 | 第49页 |
(四)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