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一章 公务用车概念与公务用车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18页 |
一、公务用车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 公务用车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公务用车行政成本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二、公车用车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6-18页 |
(一)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6-17页 |
(二) 委托一代理理论 | 第17页 |
(三)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四) 公务用车行政成本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历程 | 第18-31页 |
一、我国公务用车的五次改革历程 | 第19-22页 |
(一) 1986 年至1998 年的改革 | 第19-20页 |
(二) 1999 年至2003 年的改革 | 第20页 |
(三) 2004 年至2007 年的改革 | 第20页 |
(四) 2008 年至2009 年的改革 | 第20-21页 |
(五) 2010 年以来的改革 | 第21-22页 |
二、代表地区的改革 | 第22-31页 |
(一) 杭州的货币化公车改革方式 | 第22-26页 |
(二) 昆明的市场化公车改革方式 | 第26-29页 |
(三) 泰安车辆集中管理公车改革方式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一、我国公务用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 公务用车费用高 | 第31-32页 |
(二) 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 | 第32页 |
(三) 公车私用现象严重 | 第32-33页 |
(四) 监察惩处力度弱导致超标现象屡禁不止 | 第33-34页 |
二、造成公务用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 公务用车预算体制的不完善 | 第34-35页 |
(二)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带来诸多的问题 | 第35-36页 |
(三) 体制不配套加大了改革的难度 | 第36-37页 |
(四) 公务用车缺乏完整的政策法规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国外公务用车管理和改革的经验 | 第38-43页 |
一、国外对公务用车的使用与管理 | 第38-40页 |
(一) 美国:制定严格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 第39页 |
(二) 德国:严控公务用车配备的范围和数量 | 第39页 |
(三) 芬兰:公务用车分类明确 | 第39-40页 |
(四) 南非:鼓励公务员购车 | 第40页 |
二、国外经验我国公车改革的启示 | 第40-43页 |
(一) 严格限制公车配备的范围和数量 | 第40-41页 |
(二) 完善公车管理和使用制度 | 第41-42页 |
(三) 充分利用市场资源 | 第42页 |
(四) 完善公务用车预算机制 | 第42页 |
(五) 加强对公车私用的惩处和监督 | 第42-43页 |
(六) 鼓励使用“国产车” | 第43页 |
第五章 我国公车改革的对策 | 第43-58页 |
一、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 第44-46页 |
(一) 完善公务用车制度防止公车私用 | 第44-45页 |
(二) 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 | 第45-46页 |
二、建立科学的公务用车预算约束机制 | 第46-48页 |
(一) 完善我国公务用车预算编制 | 第46-47页 |
(二) 完善车辆购置的审批制度 | 第47-48页 |
(三) 利用政府采购规范公务用车 | 第48页 |
三、完善公务用车货币化,推动公务用车市场化 | 第48-52页 |
(一) 制定科学的公务用车货币补贴标准 | 第48-50页 |
(二) 推动公务用车市场化改革 | 第50-52页 |
四、强化对公务用车消费的全面监督制衡 | 第52-54页 |
(一) 公车信息应及时公开 | 第53页 |
(二) 完善权力机关监督机制 | 第53页 |
(三) 加大媒体舆论监督力度 | 第53-54页 |
(四) 鼓励民众参与监督 | 第54页 |
五、加快相关配套体制改革、完善公务用车相关法律政策 | 第54-58页 |
(一) 加快公务用车改革的相关配套体制改革 | 第55-56页 |
(二) 完善公务用车相关法律政策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
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