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取材研究--以战国为中心,兼及秦汉之际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30页 |
一、选题意义及设想 | 第13-16页 |
二、《史记》取材研究回顾 | 第16-30页 |
第一章 司马迁对《史记》取材的论述 | 第30-78页 |
第一节 司马迁自述《史记》取材途径 | 第30-62页 |
一、司马迁谈取材 | 第30-35页 |
二、厥协六经异传 | 第35-39页 |
三、整齐百家杂语 | 第39-46页 |
四、调查研究 | 第46-57页 |
五、"通"的取材总则 | 第57-62页 |
第二节 司马迁自述取材过程 | 第62-78页 |
一、概说 | 第62-68页 |
二、司马迁自述取材过程的自述 | 第68-78页 |
第二章 《史记》战国人物取材概述 | 第78-103页 |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文字材料 | 第80-85页 |
一、史料特点 | 第80页 |
二、《秦记》、"战国之权变" | 第80-85页 |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非文字材料 | 第85-93页 |
一、非文字材料的特点 | 第85-88页 |
二、司马迁的家族因素 | 第88-93页 |
第三节 战国人物取材特点 | 第93-103页 |
一、秦国人物 | 第93-96页 |
二、六国人物 | 第96-100页 |
三、战国人物取材特点 | 第100-103页 |
第三章 《史记》战国人物取材(上) | 第103-169页 |
第一节 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 第103-134页 |
一、兵家人物取材 | 第104-124页 |
二、以商鞍为代表的法家人物取材 | 第124-132页 |
三、道家人物取材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 以其书细剖其心迹 | 第134-142页 |
一、《屈原列传》的取材 | 第135-139页 |
二、《乐毅列传》取材 | 第139-142页 |
第三节 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 | 第142-169页 |
一、纵横家概说 | 第142-144页 |
二《苏秦列传》的取材 | 第144-152页 |
三、《张仪列传》的取材 | 第152-161页 |
四、《范睢、蔡泽列传》的取材 | 第161-165页 |
五、《鲁仲连列传》的取材 | 第165-167页 |
六、虞卿传的取材 | 第167-169页 |
第四章 《史记》战国人物取材(下) | 第169-190页 |
第一节 《孟尝君列传》的取材 | 第170-178页 |
一、司马迁对孟尝君的认识 | 第170-171页 |
二、《孟尝君列传》的取材 | 第171-178页 |
第二节 平原君取材 | 第178-181页 |
一、司马迁对平原君的认识 | 第178-179页 |
二、《平原君列传》的取材 | 第179-181页 |
第三节 《春申君列传》的取材 | 第181-183页 |
一、司马迁对春申君的认识 | 第181-182页 |
二、《春申君列传》的取材 | 第182-183页 |
第四节 其它人物的取材 | 第183-190页 |
一、《蒙恬列传》的取材 | 第183-185页 |
二、《吕不韦列传》的取材 | 第185页 |
三、《魏公子列传》等的取材 | 第185-190页 |
第五章 《史记》秦汉之际人物取材蠡测 | 第190-211页 |
第一节 秦汉之际的史料特点 | 第190-204页 |
一、历史特点 | 第190-192页 |
二、史料特点 | 第192-193页 |
三、文字材料的倾向性 | 第193-200页 |
四、非文字材料的倾向性 | 第200-203页 |
五、司马迁的倾向性 | 第203-204页 |
第二节 非文字材料对《淮阴侯列传》的影响 | 第204-211页 |
一、《淮阴侯例传》的文字材料 | 第204-205页 |
二、非文字材料对《淮阴侯列传》的影响 | 第205-211页 |
结语 | 第211-214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214-218页 |
后记 | 第218-220页 |
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