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5页 |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主要的催化剂体系 | 第8-12页 |
·Ni、Co、Fe 催化剂 | 第8-11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1-12页 |
·其它催化剂 | 第12页 |
·甲烷部分氧化的反应机理 | 第12-15页 |
·燃烧重整机理(CRR) | 第12-13页 |
·直接氧化机理(DPO) | 第13-14页 |
·催化活性中心 | 第14-15页 |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15-17页 |
·催化剂的积碳 | 第15-16页 |
·活性组分的烧结与流失 | 第16-17页 |
·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 第17页 |
·钙钛矿和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钙钛矿和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 | 第17-20页 |
·钙钛矿和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20-21页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浸渍法 | 第21-22页 |
·固相烧结法 | 第22页 |
·共沉淀法 | 第22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2-23页 |
·论文工作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存在问题 | 第23页 |
·催化体系的选择 | 第2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2页 |
·实验原料及规格 | 第25页 |
·催化剂制备用原料 | 第25页 |
·活性评价及色谱用气体 | 第2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NiO/La_2O_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6-29页 |
·活性评价实验流程 | 第26-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29-32页 |
·比表面测定 | 第29页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程序升温还原(TPR)分析 | 第29-30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0页 |
·热重/差热(TG/DTA)分析 | 第30页 |
·显微结构(SEM)分析 | 第30-31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O/La_2O_3催化剂的研究 | 第32-49页 |
·催化剂镍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2-37页 |
·Ni 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Ni 含量催化剂的XRD 和BET 表征 | 第33-36页 |
·不同Ni 含量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 第36-37页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的XRD 和BET 结果 | 第38-40页 |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的TPR 结果 | 第40-41页 |
·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空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2页 |
·原料气配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 第43-47页 |
·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 第43-44页 |
·反应后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 第44-46页 |
·催化剂表面碳物种及类型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LaNiO_3催化剂的研究 | 第49-60页 |
·LaNiO_3 制备条件的初步确定 | 第49-51页 |
·络合剂的选择 | 第50页 |
·焙烧温度的确定 | 第50-51页 |
·柠檬酸添加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1-56页 |
·柠檬酸添加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柠檬酸用量的XRD | 第52-54页 |
·不同柠檬酸用量的SEM | 第54-56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La_2NiO_4催化剂的研究 | 第60-75页 |
·柠檬酸用量的影响 | 第60-63页 |
·柠檬酸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柠檬酸用量的XRD、BET | 第61-62页 |
·催化剂的形貌分析(SEM) | 第62-63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63-69页 |
·焙烧温度的初步确定 | 第64页 |
·焙烧温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不同焙烧温度的XRD 和BET | 第66-67页 |
·不同焙烧温度的TPR | 第67-68页 |
·不同焙烧温度的TEM | 第68-69页 |
·预还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9-71页 |
·预还原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La_2NiO_4 的TPR、XRD 分析 | 第70-71页 |
·La_2NiO_4 的XPS 分析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LaNiO_3和La_2NiO_4催化剂的比较 | 第75-85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甲烷部分氧化活性的比较 | 第75-76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稳定性比较 | 第76-77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表征结果比较 | 第77-84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的TPR | 第77-78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反应前后的XRD | 第78-80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反应后的TG 分析 | 第80-82页 |
·LaNiO_3 和La_2NiO_4 反应前后的XPS 分析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