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独蒜兰的离体快速繁殖 | 第16-29页 |
引言 | 第1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材料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灭菌 | 第16-17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种子萌发的培养基 | 第17页 |
·继代培养基 | 第17页 |
·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 第17-18页 |
·生根培养基 | 第18页 |
·不同切割方式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第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5页 |
·种子萌发的培养 | 第18-19页 |
·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诱导丛生芽 | 第19-21页 |
·以TH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诱导丛生芽 | 第21-22页 |
·两种诱导丛生芽培养基的结果比较 | 第22-23页 |
·继代培养基 | 第23-24页 |
·诱导生根 | 第24页 |
·不同6—BA与NAA配比及切割方式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第24-25页 |
3 讨论 | 第25-27页 |
·原球茎的培养时间 | 第25-26页 |
·遗传背景 | 第26页 |
·种间差异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独蒜兰种间的多样性分析 | 第29-46页 |
引言 | 第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材料 | 第29-30页 |
·试剂及其来源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供试材料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4页 |
·独蒜兰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 第31-32页 |
·大量提取 | 第31页 |
·微量提取 | 第31-32页 |
·PCR扩增程序及PCR产物的检测 | 第32页 |
·ISSR扩增步骤中试验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ISSR引物筛选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独蒜兰总DNA提取 | 第34页 |
·ISSR条件优化 | 第34-35页 |
·ISSR引物PCR扩增多态性分析 | 第35-36页 |
·独蒜兰种间多样性分析 | 第36-38页 |
·独蒜兰种间的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独蒜兰同种不同个体间的多样性分析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总DNA的提取及ISSR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1-42页 |
·独蒜兰种间亲缘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独蒜兰同种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综述 第三章 分子标记技术在兰科植物中的应用 | 第46-68页 |
1 分子标记技术 | 第46-58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48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 | 第48-50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50-51页 |
·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SR) | 第51-52页 |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 | 第52-53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 | 第53-54页 |
·表达序列标签(EST) | 第54-55页 |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 第55-57页 |
·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 | 第57-58页 |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 | 第58页 |
2 分子标记在兰科植物中的应用 | 第58-62页 |
·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 | 第58-60页 |
·育种利用应用 | 第60-61页 |
·基因图谱的构建 | 第61页 |
·基因定位和克隆 | 第61-62页 |
3 展望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