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隧道水害与地质灾害相互作用及综合防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前言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隧道地下水的预测第10-12页
     ·隧道突水与相关地质灾害相互关系及防治第12-15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5-16页
   ·本文工作基础第16-17页
第2章 秦岭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地质灾害第17-33页
   ·工程概况第17-19页
   ·秦岭隧道水文地质特征第19-20页
   ·秦岭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第20-33页
     ·突、涌水第20-23页
     ·坍塌第23-31页
     ·岩爆第31-32页
     ·综合性地质灾害第32-33页
第3章 隧道围岩和裂隙水的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综合研究第33-72页
   ·地下水渗流场与围岩温度场第33-51页
     ·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关系第33-35页
     ·隧道围岩体地下水渗透性能及物理性能的等效处理第35-42页
       ·隧道围岩体温度场的定量描述第35-40页
       ·隧道围岩体中温度场的分布第40-42页
     ·隧道围岩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作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隧道岩体温度场的测量第43-47页
     ·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作用数学模型的应用第47-51页
       ·秦岭特长隧道岭南DK77+530~DK80+724区段的基本概况第48页
       ·研究区段隧道围岩体温度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8页
       ·研究区段隧道围岩体的水文地质参数及特物理参数的确定第48-50页
       ·研究区段隧道围岩体温度场与渗流场耦合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第50-51页
   ·地下水渗流场与围岩应力场第51-72页
     ·地下水渗流场与围岩应力场的关系第52-55页
     ·秦岭隧道应力场的测试第55-64页
     ·隧道围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数学模型在秦岭隧道中的应用第66-72页
第4章 隧道突水(泥)、坍塌、岩爆等地质灾害相互作用分析及探讨第72-91页
   ·铁路隧道地质灾害的分类第72-73页
     ·单一性地质灾害第72页
     ·综合性地质灾害第72-73页
   ·隧道突水与相关地质灾害关系的探讨第73-91页
     ·隧道突水、突泥的发生第73-81页
       ·隧道突水、突泥及其危害第73页
       ·突水、突泥的类型及其特征第73-76页
       ·突水、突泥的形成因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第76-81页
     ·地下水和坍塌的关联性第81-82页
     ·岩爆及其与突水的关系第82-86页
     ·衬砌开裂及其与地下水害的关系第86-88页
     ·热害及其与地下水害的关系第88-91页
第5章 隧道地下水害和相关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研究第91-116页
   ·现场综述第91页
   ·铁路隧道地质灾害的防治概述第91-93页
     ·区域稳定性研究第91-92页
     ·隧道工程地质选线原则第92页
     ·隧道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第92页
     ·隧道地质灾害整治技术第92-93页
   ·秦岭隧道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和方法第93-112页
     ·超前预报第94-99页
       ·超前平导施工法第94-97页
       ·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程序第97-99页
       ·预报效果第99页
     ·耦合作用数学模型预报第99-101页
       ·耦合作用数学模型预报第99-100页
       ·确定性数学模型预测预报第100-101页
     ·工程防治措施实施的研究第101-112页
   ·隧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第112-116页
     ·勘测设计阶段第113-114页
     ·施工阶段第114页
     ·运营阶段第114页
     ·隧道补充工程地质工作第114-116页
结论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2-123页
个人简介及主要工作业绩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摩托车车架动态特性分析与结构改进研究
下一篇:Ⅰ 籼粳交偏籼后代抗纹枯病突变体花药培养研究 Ⅱ 我国南方稻区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