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16页 |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 四、 文章的贡献与不足 | 第15-16页 |
| 1. 利率市场化及其相关理论 | 第16-37页 |
| ·利率市场化 | 第16-19页 |
|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 第16-18页 |
|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 第19-37页 |
| ·早期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19-21页 |
| ·传统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1-30页 |
|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利率理论 | 第30-32页 |
| ·新制度金融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32-37页 |
| 2.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与国际经验 | 第37-51页 |
| ·基准利率的概念界定 | 第38-43页 |
| ·利率体系 | 第38-39页 |
| ·基准利率的概念 | 第39-41页 |
| ·基准利率的特性 | 第41-43页 |
| ·基准利率选择的必要性 | 第43-47页 |
|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第43-44页 |
|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利率市场化的内在要求 | 第44-45页 |
|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 第45-46页 |
| ·基准利率的选择是货币当局进行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 | 第46-47页 |
| ·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 | 第47-49页 |
| ·基准利率选择的国际经验 | 第49-51页 |
| ·英国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 | 第49-50页 |
| ·美国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 | 第50-51页 |
| 3. 我国基准利率选择的现状分析 | 第51-75页 |
| ·我国基准利率的现状 | 第51-58页 |
|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初步分析(SHIBOR 推出前) | 第58-61页 |
| ·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利率的初步比较 | 第58-59页 |
| ·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的比较 | 第59-61页 |
|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深入分析(SHIBOR 推出前) | 第61-69页 |
|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定性分析 | 第61-64页 |
|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定量分析: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64-69页 |
|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比较分析推出后) | 第69-75页 |
|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定性分析 | 第69-72页 |
|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实证分析 | 第72-75页 |
| 4. 我国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总结与展望 | 第75-78页 |
|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总结 | 第75-76页 |
| ·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思路 | 第76-78页 |
| ·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基础的建立 | 第76页 |
| ·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条件的建立 | 第76-77页 |
| ·提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的制度保障 | 第77页 |
| ·提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公信度 | 第77-7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后记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