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句语义要素匹配关系研究
| 一 绪论 | 第1-16页 |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7页 |
|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7-14页 |
| ·歧义 | 第7-9页 |
| ·歧义界定 | 第7-8页 |
| ·歧义分化 | 第8-9页 |
| ·歧义度和意义优选 | 第9页 |
| ·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9页 |
| ·存在句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分类 | 第9-10页 |
| ·功能 | 第10-11页 |
| ·进入格式的动词 | 第11页 |
| ·空间问题 | 第11-13页 |
| ·小结 | 第13-14页 |
| ·本文的框架和语料 | 第14-16页 |
| ·本文的框架 | 第14-15页 |
| ·本文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 二 从句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歧义因素 | 第16-23页 |
| ·句式理论简介 | 第16-17页 |
| ·句式的定义 | 第16页 |
| ·动词和句法之间的交互作用 | 第16-17页 |
| ·相关的汉语研究 | 第17页 |
| ·存在句式及其歧义句 | 第17-18页 |
| ·存在句的分类及功能 | 第18-19页 |
| ·存在句式的中心意义及句式多义 | 第19-21页 |
| ·存在句中动词的动作性强度 | 第21-23页 |
| 三 空间维度对事件状态理解的影响 | 第23-30页 |
| ·引出问题 | 第23页 |
| ·空间维度的属性 | 第23-26页 |
| ·方位词的定维作用 | 第26-27页 |
| ·空间维度中的理想认知模型 | 第27-29页 |
| ·存在的疑难问题 | 第29-30页 |
| 四 可拆分性名词短语对语义理解的影响 | 第30-35页 |
| ·句末消歧的语法范畴 | 第30页 |
| ·可拆分性名词短语 | 第30-31页 |
| ·可拆分性名词与聚焦度 | 第31-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五 结语 | 第35-37页 |
| ·状态的动静统一性 | 第35-36页 |
| ·尚未解决的问题 | 第36页 |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36-37页 |
| 附注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附录(一) | 第41-43页 |
| 附录(二)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