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9页 |
1 引言 | 第19-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北京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算研究 | 第23-43页 |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含义与常用测算方法 | 第23-25页 |
·相对贫困线 | 第23-24页 |
·绝对贫困线 | 第24-25页 |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算应遵循的原则 | 第25-26页 |
·北京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算 | 第26-35页 |
·收入概率密度函数与收入分布函数 | 第26-29页 |
·收入分布函数的描述形式:逻辑函数与修正逻辑函数 | 第29-34页 |
·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算实例 | 第34页 |
·修正逻辑函数模型综述及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 第34-35页 |
·北京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实证研究 | 第35-43页 |
·相对贫困线、绝对贫困线和政策标准的评价 | 第35-37页 |
·政策标准目前存在偏低现象的统计分析 | 第37-43页 |
3 北京市城镇贫困群体状况分析 | 第43-50页 |
·北京市城镇贫困群体规模变动状况 | 第43-48页 |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影响因素及确定 | 第43-44页 |
·北京市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变动状况 | 第44-47页 |
·北京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缺口分析 | 第47-48页 |
·北京市城镇贫困居民群体的构成特征 | 第48-50页 |
4 北京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第50-58页 |
·低保资金分担比例不合理 | 第50页 |
·低保资金的筹措渠道较为单一 | 第50-51页 |
·低保标准偏低 | 第51-52页 |
·未规定低保救助的期限 | 第52-53页 |
·配套的多元化弹性低保标准亟待补充 | 第53-54页 |
·低保对象的收入难以监控 | 第54页 |
·低保管理工作亟需加强 | 第54-55页 |
·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日益凸现 | 第55-58页 |
5 失业保险制度与城镇反贫困 | 第58-73页 |
·失业保险制度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互补关系 | 第58-59页 |
·北京市目前的失业形势及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 | 第59-60页 |
·失业形势 | 第59-60页 |
·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状况 | 第60页 |
·研究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问题的重要意义及方法 | 第60-61页 |
·北京市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61-71页 |
·决定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的因素 | 第61-62页 |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的预测 | 第62-64页 |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预测 | 第64-67页 |
·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差额的预测 | 第67-68页 |
·失业保险基金平衡模型及短期基金承受能力预测 | 第68-71页 |
·北京市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行评价及政策建议 | 第71-73页 |
·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行评价 | 第71页 |
·政策建议 | 第71-73页 |
6 完善北京市城镇反贫困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体系 | 第73-77页 |
·努力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 | 第73-75页 |
·积极拓展社区就业网络 | 第75页 |
·建立与城镇贫困群体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和教育服务体系 | 第75-77页 |
7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