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导论第9-25页
 一、问题提出第9-11页
  (一)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的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概念界定第11-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23页
  (一) 国内研究第12-14页
  (二) 国外研究第14-21页
  (三)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四、研究方法第23-24页
 五、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1章 研究的思想框架第25-34页
 一、外部性基本概念第25-26页
 二、理论基础第26-34页
  (一) 外部性理论的经济溯源第26-28页
  (二) 外部性理论的主要思想第28-32页
  (三) 外部性理论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第32-34页
第2章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研究第34-43页
 一、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基本概念第34-35页
 二、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第35-41页
  (一) 中小学教师流动总体概况第35-37页
  (二) 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调查第37-41页
 三、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问题解析第41-43页
第3章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分析第43-54页
 一、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正外部性分析第43-46页
  (一)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正外部性第43-46页
 二、中小学教师流动的负外部性分析第46-52页
  (一) 中小学教师流动中对社会的负外部性第48-50页
  (二) 中小学教师流动中对学校的负外部性第50-51页
  (三) 中小学教师流动中对非流动者的负外部性第51-52页
 三、中小学教师流动外部性的后果第52-54页
第4章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的根源及其内在化途径第54-65页
 一、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的产生根源第54-59页
  (一) 市场性诱致因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第54-56页
  (二) 法律性诱致因素:我国教师流动的制度变迁第56页
  (三) 财政因素: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过大第56-59页
 二、中小学教师流动外部性的内在化第59-65页
  (一) 强制性内部化:政府干预第60-62页
  (二) 诱导性内部化:市场力量第62-63页
  (三) 第三种力量:社会道德教育和舆论监督第63页
  (四) 非正式制度创新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第71-73页
后记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经济型酒店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不同情绪启动水平下直觉情绪调节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