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以往主要研究成果及其特点 | 第9-11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框架及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明朝末年的初次接触:以对抗开始 以失败结束 | 第13-35页 |
第一节 1635年“伦敦号”首航澳门 | 第13-20页 |
一、英国与葡萄牙由对抗走向联合 | 第13-16页 |
二、英葡协定与“伦敦号”的澳门之行 | 第16-17页 |
三、“伦敦号”澳门之行的影响 | 第17-20页 |
第二节 1637年韦德尔船队的澳门之行 | 第20-35页 |
一、1637年英国来华贸易主体的变化 | 第20-21页 |
二、1637年韦德尔船队来华的全过程 | 第21-31页 |
三、明末英国人来华失败的原因 | 第31-35页 |
第二章 清初禁海与四口通商时期:贸易重心由澳门转向广州 | 第35-47页 |
第一节 禁海期间的三次贸易活动 | 第35-42页 |
一、禁海期间三次贸易过程 | 第35-37页 |
二、英国人贸易性质:投机贸易 | 第37-39页 |
三、贸易失败的原因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四口通商至洪仁辉事件期间英国人在澳门的活动 | 第42-47页 |
一、开关后英国人很少到澳门贸易 | 第42-44页 |
二、澳门成为英国人进入广州的前沿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一口通商时期:英国与澳门联系的加强 | 第47-68页 |
第一节 洪仁辉事件后英国人在澳门的活动 | 第47-51页 |
一、洪仁辉事件成为一口通商的导火线 | 第47-49页 |
二、澳门成为贸易间歇期英国人的驻地和押冬地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澳门逐渐对欧洲人开放 | 第51-61页 |
一、成为英国人来华的第一站 | 第51-54页 |
二、英国妇女在华的居留地 | 第54-56页 |
三、英国人在澳门的生活及其活动 | 第56-59页 |
四、英国人在司法上接受清政府的管理 | 第59-61页 |
第三节 英国人利用澳门从事鸦片贸易 | 第61-68页 |
一、澳门成为英国人鸦片贸易的基地 | 第61-64页 |
二、鸦片贸易地点转移到伶仃洋 | 第64-68页 |
第四章 十九世纪初至战争前:武力争夺澳门与侵华战争前的准备 | 第68-80页 |
第一节 对澳门的武力争夺 | 第68-77页 |
一、嘉庆七年觊觎澳门 | 第68-71页 |
二、嘉庆十三年占领澳门 | 第71-77页 |
第二节 1834年律劳卑事件中的澳门 | 第77-80页 |
第三节 清政府以澳门为中心打击英国的鸦片贸易 | 第80-88页 |
一、义律被林则徐驱逐出澳门 | 第80-82页 |
二、清政府对澳门管理和军事防备地加强 | 第82-85页 |
三、澳葡当局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支持 | 第85-88页 |
结束语 | 第88-89页 |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