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文) | 第1-5页 |
摘要(英文)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2页 |
1.球形棕囊藻的形态、生活史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 第8-9页 |
2.营养因素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9-16页 |
·氮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9-12页 |
·氮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9-10页 |
·硝酸还原酶在藻类代谢中的作用 | 第10-12页 |
·磷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15页 |
·磷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碱性磷酸酶在藻类磷代谢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氮磷比(M/P)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15页 |
·温度和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3.逆境胁迫下植物与活性氧防护系统的关系 | 第16-21页 |
·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与危害 | 第16-17页 |
·超氧化歧化酶的种类,测定方法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17-19页 |
·过氧化氢酶的发现,种类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19-21页 |
4.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硝酸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22-34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材料 | 第22页 |
·球形棕囊藻的培养 | 第22页 |
·藻种细胞的计数 | 第22-23页 |
·硝酸还原酶的提取 | 第23页 |
·硝酸还原酶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3-24页 |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第24-25页 |
2.实验结果 | 第25-30页 |
·标准曲线 | 第25-26页 |
·不同硝酸盐浓度藻类生长曲线比较 | 第26-28页 |
·球形棕囊藻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 | 第28-29页 |
·球形棕囊藻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3页 |
·硝酸盐对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硝酸盐对棕囊藻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第31-33页 |
·硝酸盐与硝酸还原酶之间的关系 | 第31页 |
·硝酸盐对球形棕囊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不同形态的磷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第34-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藻种培养条件 | 第34页 |
·无机磷(DIP),有机磷(DOP)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碱性磷酸酶的提取 | 第35页 |
·碱性磷酸酶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5页 |
·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第3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不同磷源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36-38页 |
·培养液中总磷浓度的变化 | 第38-39页 |
·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 第39-41页 |
·碱性磷酸酶活力与磷浓度对照关系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磷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磷对球形棕囊藻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球形棕囊藻SOD和CAT活性的影响 | 第46-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8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6-47页 |
·SOD和CAT粗酶液的提取 | 第47页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47-48页 |
·CAT活性的测定 | 第4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8-54页 |
·不同氮磷浓度和盐度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48-51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球形棕囊藻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51-53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球形棕囊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不同培养条件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球形棕囊藻SOD活性的变化 | 第55-56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球形棕囊藻CAT活性的变化 | 第56-57页 |
4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附表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