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一、论题研究的确立 | 第8-13页 |
(一) 论题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8-11页 |
(二) 论题研究的价值 | 第11-12页 |
(三) 论题研究的构想 | 第12-13页 |
二、师生关系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影响的理论考察 | 第13-19页 |
(一)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考察 | 第13-15页 |
(二) 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活动观的理论考察 | 第15-17页 |
(三) 基于传播学一致理论的理论考察 | 第17-19页 |
三、师生关系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影响的调查研究 | 第19-38页 |
(一)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二) 各年级师生关系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倾向性的影响分析 | 第22-24页 |
(三) 相同师生关系水平的道德认识倾向性的独立性检验 | 第24-33页 |
(四) 男女生道德认识倾向性的发展差异性比较 | 第33-36页 |
(五) 对中学生无倾向性道德认识的探究 | 第36-38页 |
四、师生关系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影响的特点及德育思考 | 第38-44页 |
(一) 对话性…加强师生对话与交流 | 第38-39页 |
(二) 差异性…改善师生关系水平、优化师生关系结构 | 第39-41页 |
(三) 两重性…正确对待教师权威与道德惩罚 | 第41-42页 |
(四) 逆向性…合理选择教育对象与合作者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