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研究综述 | 第8-27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概况 | 第8-9页 |
| ·植物基因工程转化方法 | 第9-16页 |
| ·载体介导法 | 第9-10页 |
| ·直接转化法 | 第10-14页 |
| ·种质系统介导的基因转化 | 第14-16页 |
| ·林木抗虫基因概况 | 第16页 |
| ·抗虫基因的主要类型 | 第16-20页 |
|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sis,Bt)蛋白基因 | 第16-18页 |
| ·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PI)基因 | 第18页 |
| ·外源凝集素基因(Lectin) | 第18-19页 |
| ·昆虫毒素基因 | 第19页 |
| ·其它抗虫基因 | 第19-20页 |
|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 ·杨树抗除草剂基因转化 | 第21页 |
| ·杨树抗虫基因工程 | 第21-22页 |
| ·杨树抗病基因工程 | 第22-23页 |
| ·杨树转木质素基因 | 第23页 |
| ·杨树转抗旱耐盐碱基因 | 第23-24页 |
| ·杨树转抗氧化剂、抗冻基因 | 第24页 |
| ·欧美杨108号(Populus nigra×Populus deltoids“108”)简介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40页 |
| ·材料 | 第27-29页 |
| ·外植体 | 第27页 |
| ·工程菌种与质粒 | 第27页 |
| ·主要的试验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主要试验药品及生化试剂 | 第27-28页 |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40页 |
|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碱裂解法) | 第29-30页 |
| ·除菌抗生素的筛选 | 第30页 |
| ·叶片的抗生素敏感试验 | 第30-31页 |
| ·茎段对卡那霉素的生根敏感试验 | 第31页 |
|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 | 第31-32页 |
| ·转基因植株的 GUS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 ·植物总 DNA的提取与纯化(CTAB法) | 第33-34页 |
| ·转化植株目的基因的 PCR检测 | 第34-35页 |
| ·转化植株的 PCR-Southern印迹杂交 | 第35-4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 ·根癌农杆菌介导欧美杨108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40-43页 |
| ·除菌抗生素的筛选 | 第40页 |
| ·叶片对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敏感试验 | 第40-41页 |
| ·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试验 | 第41-42页 |
| ·组培苗茎段的生根敏感试验 | 第42-43页 |
| ·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43-45页 |
| ·转化植株 GUS活性检测 | 第43页 |
| ·植株目的基因的 PCR检测 | 第43-44页 |
| ·转化植株的 PCR-Southern印记杂交 | 第44-45页 |
| 4 结论 | 第45-46页 |
| 5 讨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建议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 第51-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56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