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 第10-15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图像压缩编码基础 | 第16-33页 |
·无损压缩编码 | 第16-19页 |
·游程编码(RLE) | 第16-17页 |
·哈夫曼编码 | 第17-18页 |
·字典编码 | 第18-19页 |
·算术编码 | 第19页 |
·有损压缩编码 | 第19-30页 |
·变换编码 | 第20-22页 |
·最优正交变换 | 第20页 |
·离散余弦变换(DCT) | 第20-22页 |
·量化编码 | 第22-25页 |
·矢量量化 | 第22-23页 |
·标量量化 | 第23-25页 |
·预测编码 | 第25-26页 |
·多分辨率编码 | 第26-28页 |
·金字塔编码 | 第26-27页 |
·子带编码 | 第27页 |
·小波变换编码 | 第27-28页 |
·模型编码 | 第28-29页 |
·分形编码 | 第29页 |
·神经网络编码 | 第29-30页 |
·混合压缩编码 | 第30-33页 |
·JPEG 标准 | 第30-31页 |
·JPEG2000 标准 | 第31-33页 |
第3章 MPEG-21 的最新进展 | 第33-45页 |
·MPEG-21 产生的背景 | 第33-35页 |
·MPEG-21 的组成部分 | 第35-43页 |
·景象、技术和策略 | 第36-37页 |
·数字项声明 | 第37-38页 |
·数字项标识 | 第38页 |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 第38-39页 |
·权利描述语言 | 第39页 |
·权利数据字典 | 第39-40页 |
·数字项调节 | 第40页 |
·参考软件 | 第40页 |
·文件格式 | 第40-41页 |
·数字项处理 | 第41页 |
·标准其余部分介绍 | 第41-43页 |
·MPEG-21 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43-45页 |
第4章 三维矩阵变换理论 | 第45-54页 |
·三维矩阵的基本定义 | 第45-46页 |
·三维矩阵的运算准则 | 第46-50页 |
·加法运算 | 第47页 |
·数乘运算 | 第47-48页 |
·乘法运算 | 第48-49页 |
·转置运算 | 第49-50页 |
·三维矩阵WDCT 变换及其性质 | 第50-54页 |
·三维矩阵WDCT 变换 | 第50-51页 |
·WDCT 的性质 | 第51-53页 |
·三维矩阵WDCT 逆变换定义 | 第53-54页 |
第5章 基于MPEG-21 的彩色图像三维矩阵变换编码 | 第54-81页 |
·彩色图像的三维矩阵表示 | 第54-55页 |
·三维矩阵变换彩色图像压缩编码模型 | 第55-81页 |
·原始彩色图像的选择 | 第56-58页 |
·颜色空间的转换 | 第58-61页 |
·三维子阵联合分割与数字项集成 | 第61-64页 |
·三维子阵变换方法的选择 | 第64-65页 |
·标量量化 | 第65-67页 |
·彩色图像编码 | 第67-81页 |
·预测编码 | 第68-70页 |
·游程编码 | 第70-71页 |
·哈夫曼编码 | 第71-77页 |
·算术编码 | 第77-81页 |
第6章 彩色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 第81-107页 |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发展概述 | 第81-84页 |
·人眼的视觉特性 | 第84-88页 |
·对比敏感度 | 第85-87页 |
·亮度幅度非线性与视觉掩盖 | 第87-88页 |
·彩色图像的视觉心理质量评价 | 第88-95页 |
·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第89-90页 |
·失真敏感度模型 | 第90-91页 |
·清晰度的定义与计算 | 第91-92页 |
·边缘失真的计算 | 第92-95页 |
·基于客观保真度的质量评价 | 第95-100页 |
·亮度表现度的定义与计算 | 第96-98页 |
·对比度表现度的定义与计算 | 第98-99页 |
·结构相似度的计算 | 第99页 |
·客观保真度的定义与计算 | 第99-100页 |
·颜色信息的质量评价 | 第100-105页 |
·颜色空间的选择与转换 | 第101-104页 |
·基于HLS 颜色空间的颜色失真计算 | 第104-105页 |
·彩色图像质量评价综合方案 | 第105-107页 |
第7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107-124页 |
·与JPEG 基本彩色系统的效果对比 | 第108-112页 |
·采用哈夫曼编码下的对比结果 | 第108-110页 |
·采用算术编码下的对比结果 | 第110-112页 |
·与采用矢量量化的三维矩阵变换压缩方法对比 | 第112-114页 |
·彩色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分析 | 第114-124页 |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5-116页 |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仿真实验 | 第116-118页 |
·本文方法的仿真实验分析 | 第118-121页 |
·视觉心理因素的衡量 | 第118-119页 |
·图像客观保真度的衡量 | 第119页 |
·图像颜色失真的衡量 | 第119-120页 |
·彩色图像质量的综合评价实验 | 第120-121页 |
·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121-124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4-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6-137页 |
摘要 | 第137-140页 |
Abstract | 第140-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