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突破 | 第16-18页 |
·综合运用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多种理论 | 第16页 |
·综合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立足于多元的研究视角和内容体系 | 第16-17页 |
·提升出有创意的见解和有新意的感悟 | 第17-18页 |
第2章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 | 第18-35页 |
·社会思潮概述 | 第18-19页 |
·社会思潮的概念与特点 | 第18-19页 |
·社会思潮与学术思潮的区别 | 第19页 |
·当代西方思潮简介 | 第19-20页 |
·西方思潮分类概述 | 第20-24页 |
·西方政治思潮分析 | 第20-21页 |
·西方经济思潮分析 | 第21-22页 |
·西方文化思潮分析 | 第22-24页 |
·当代西方思潮的本质分析 | 第24-35页 |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本质分析 | 第25-28页 |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分析 | 第28-30页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分析 | 第30-33页 |
·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分析 | 第33-35页 |
第3章 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 | 第35-47页 |
·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 第35-39页 |
·大学生政治观调查问卷的数据解读 | 第36-38页 |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的数据解读 | 第38-39页 |
·西方思潮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裂变 | 第39-41页 |
·西方思潮的个性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理念存在价值冲突 | 第40页 |
·西方思潮的主体性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顺从观产生了价值裂痕 | 第40页 |
·崇尚自由的西方个人主义与崇尚道义的本土意识存在价值对抗 | 第40-41页 |
·西方思潮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异化 | 第41-43页 |
·西方思潮的超强自我意识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矛盾 | 第41-42页 |
·西方思潮的功利性取向引发大学生的信念危机 | 第42-43页 |
·西方思潮的迷乱性观念导致了大学生的行为失范 | 第43页 |
·西方思潮弱化了大学生道德观念的规约 | 第43-45页 |
·西方思潮模糊了大学生的道德评价 | 第44页 |
·西方思潮加重了道德环境的失衡 | 第44页 |
·西方思潮降解了道德意识的自律功能 | 第44-45页 |
·西方思潮致使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挑战 | 第45-47页 |
·西方思潮致使高校价值引导功能面临困境 | 第45-46页 |
·西方思潮导致价值观教育陷入矛盾 | 第46-47页 |
第4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西方思潮挑战 | 第47-54页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第47-51页 |
·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 第48-49页 |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 第49页 |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源泉 | 第49-50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了道德基础和价值准则 | 第50-51页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 第51-54页 |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澄清认识误区 | 第51页 |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构建核心价值观 | 第51-53页 |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强化实践认知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