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相关概念、特征及其绩效评价现状 | 第18-30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 第18-19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特征 | 第20-22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现状调查 | 第22-28页 |
·绩效评价理念落后 | 第23-24页 |
·未充分考虑员工个体价值的差异 | 第24-25页 |
·绩效评价的周期不合理 | 第25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 | 第25-26页 |
·评价的过程流于形式化 | 第26页 |
·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程度低 | 第26-27页 |
·绩效评价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 第27页 |
·绩效考评信息运用不充分 | 第27-28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9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影响的个人因素分析 | 第30-35页 |
·被评价者个人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评价者个人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影响的组织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激励 | 第35-36页 |
·机会 | 第36-37页 |
·工作环境因素 | 第37页 |
·工作特征因素 | 第37-38页 |
·工作资源因素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第39-57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的目的 | 第39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9-42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的程序 | 第42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5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 第42-43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3-45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指标的评分方法 | 第45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方法 | 第45-51页 |
·层次分析机理与模型 | 第45-48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1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54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周期的确定 | 第54-55页 |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运用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7-64页 |
·M建筑施工企业简介 | 第57-58页 |
·M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现状 | 第58页 |
·M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58-60页 |
·M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的评价 | 第60-64页 |
第六章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 第64-75页 |
·为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第64-68页 |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 | 第64-66页 |
·为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创造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 | 第66-67页 |
·为知识型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 第67-68页 |
·为知识型员工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 第68页 |
·重视对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培训 | 第68-70页 |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特点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 | 第70-73页 |
·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 | 第73-7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页 |
·本文存在的问题 | 第75-76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