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建筑、水利工程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8-9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4页
     ·本文研究方法第14-16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相关概念、特征及其绩效评价现状第18-30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相关概念第18-20页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第18-19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特征第20-22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现状调查第22-28页
     ·绩效评价理念落后第23-24页
     ·未充分考虑员工个体价值的差异第24-25页
     ·绩效评价的周期不合理第25页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第25-26页
     ·评价的过程流于形式化第26页
     ·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程度低第26-27页
     ·绩效评价的培训工作不到位第27页
     ·绩效考评信息运用不充分第27-28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8-30页
第三章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第30-39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影响的个人因素分析第30-35页
     ·被评价者个人因素分析第30-34页
     ·评价者个人因素分析第34-35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影响的组织因素分析第35-39页
     ·激励第35-36页
     ·机会第36-37页
     ·工作环境因素第37页
     ·工作特征因素第37-38页
     ·工作资源因素第38-39页
第四章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第39-57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的目的第39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9-42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的程序第42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2-45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础第42-43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3-45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指标的评分方法第45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方法第45-51页
     ·层次分析机理与模型第45-48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8-51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51-54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52-54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周期的确定第54-55页
   ·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运用第55-57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第57-64页
   ·M建筑施工企业简介第57-58页
   ·M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现状第58页
   ·M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第58-60页
   ·M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的评价第60-64页
第六章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的对策与建议第64-75页
   ·为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64-68页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绩效第64-66页
     ·为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创造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第66-67页
     ·为知识型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第67-68页
     ·为知识型员工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第68页
   ·重视对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培训第68-70页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特点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第70-73页
   ·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第73-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7页
   ·结论第75页
   ·本文存在的问题第75-76页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经济学视野下的行政复议救济制度研究
下一篇:中日英拒绝策略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