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3页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规定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资料获得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资料的来源与调查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2 林业发达国家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 第11-15页 |
·美国 | 第11-13页 |
·森林资源清查与监测新方案 | 第11-12页 |
·抽样方法 | 第12页 |
·调查项目(主要调查因子) | 第12页 |
·质量管理与精度 | 第12页 |
·G I S 和遥感的应用 | 第12-13页 |
·加拿大 | 第13页 |
·抽样方法 | 第13页 |
·调查项目 | 第13页 |
·G I S 和遥感的应用 | 第13页 |
·德国 | 第13-14页 |
·抽样方法 | 第13页 |
·调查项目 | 第13页 |
·G I S 和遥感的应用 | 第13-14页 |
·法国 | 第14页 |
·抽样方法 | 第14页 |
·调查项目 | 第14页 |
·G I S 和遥感的应用 | 第14页 |
·芬兰 | 第14-15页 |
·抽样方法 | 第14页 |
·调查项目 | 第14页 |
·G I S 和遥感的应用 | 第14-15页 |
·日本 | 第15页 |
·抽样方法 | 第15页 |
·调查项目 | 第15页 |
·G I S 和遥感的应用 | 第15页 |
3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森林经理及新“技术规定”的影响 | 第15-16页 |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 第15-16页 |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森林经理的影响 | 第16页 |
4 新“技术规定”修订特点 | 第16-22页 |
·原“技术规定”不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 | 第16-17页 |
·修订指导思想 | 第17页 |
·主要修订内容 | 第17-22页 |
·规划设计调查范围与成果审批 | 第17页 |
·林地分类 | 第17-18页 |
·红树林 | 第18-19页 |
·竹林 | 第19页 |
·森林(林地)类别 | 第19页 |
·林种划分 | 第19-20页 |
·龄组划分 | 第20页 |
·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 | 第20页 |
·优势树种(组) | 第20页 |
·自然度 | 第20页 |
·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小班调查内容 | 第21页 |
·灌木林地调查 | 第21页 |
·异龄林调查 | 第21页 |
·统计表 | 第21-22页 |
5 新“技术规定”下淳安县基本情况及调查数据 | 第22-44页 |
·自然概况 | 第22-25页 |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气候水文 | 第22-25页 |
·气候 | 第22-23页 |
·水文 | 第23页 |
·山地土壤 | 第23-24页 |
·森林植被 | 第24页 |
·野生动物 | 第24-25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5-26页 |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25页 |
·国民经济与结构 | 第25页 |
·交通运输条件 | 第25-26页 |
·信息通讯条件 | 第26页 |
·森林资源调查目的任务 | 第26页 |
·技术标准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面积控制 | 第27-42页 |
·群落结构类型 | 第41页 |
·自然度 | 第41-42页 |
·问题讨论 | 第42-44页 |
·与生态公益林小班的衔接问题 | 第42页 |
·灌木林地调查问题 | 第42-43页 |
·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问题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详细摘要 | 第45-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