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本研究中的难点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7-3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 ·民族村寨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 ·民族村寨旅游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 ·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 | 第18页 |
|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 ·利益分配机制与旅游影响的关系 | 第19-20页 |
| ·社区参与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关系 | 第20-21页 |
|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 ·国外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 | 第21页 |
| ·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模式比较 | 第22-23页 |
| ·国外民族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成功模式 | 第22页 |
| ·国内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模式 | 第22-23页 |
|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 ·国外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 ·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 ·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 ·国外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 ·国内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研究综述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1-39页 |
| ·研究框架与研究模型假设 | 第31-33页 |
| ·本文的分析框架 | 第31页 |
|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假设模型 | 第31-33页 |
|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 ·研究的对象 | 第33页 |
| ·实证研究案例地的选取 | 第33-34页 |
| ·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 ·研究工具 | 第34-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 ·数据收集 | 第35-37页 |
| ·前期调研 | 第35-36页 |
| ·正式调研 | 第36-3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页 |
| ·信度分析 | 第37-38页 |
| ·效度分析 | 第38页 |
| ·因子分析 | 第38页 |
| ·两独立样本T检验 | 第38页 |
| ·方差分析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可邑村为例 | 第39-89页 |
| ·可邑村社区概况 | 第39-43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9页 |
| ·气候 | 第39页 |
| ·人口状况 | 第39-40页 |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40-41页 |
| ·主要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 | 第41-43页 |
|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历程 | 第43-55页 |
| ·启蒙与探索阶段 | 第43页 |
| ·开创阶段 | 第43-45页 |
| ·发展阶段 | 第45-49页 |
| ·社区全面参与阶段 | 第49-55页 |
|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概述 | 第55-69页 |
|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5-58页 |
| ·可邑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模式与分配方案 | 第58-67页 |
| ·可邑村旅游利益分配的制度、保障与监督措施 | 第67-68页 |
| ·社区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整体满意度评价与对利益分配要求的重视度分析 | 第68-69页 |
|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分析 | 第69-80页 |
|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社区影响项的因子分析 | 第69-71页 |
|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表现 | 第71-80页 |
| ·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感知的方差分析 | 第80-82页 |
| ·可邑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 | 第82-85页 |
|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提供给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机会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 第82-83页 |
| ·社区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公平性的认知偏低 | 第83-84页 |
| ·社区居民对建立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知晓情况偏低 | 第84页 |
| ·旅游利益分配用来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偏低,基本上没有征地补偿 | 第84-85页 |
| ·完善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建议 | 第85-89页 |
| ·健全社区参与机制,能让更多的居民公平地参与到旅游开发当中并从中受益 | 第85-86页 |
| ·完善旅游利益分配决策机制的制度,成立旅游利益分配管理委员会 | 第86页 |
| ·建立旅游收入分成制度,社区居民集体入股,获得股金分红 | 第86-87页 |
| ·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 | 第87页 |
|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公开透明,并加大对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宣传 | 第87页 |
| ·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加强景区的营销与推广,设法扩大旅游收入规模 | 第87-89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89-9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9-91页 |
| ·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 | 第89-90页 |
|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对社区产生了影响 | 第90页 |
| ·居民对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感知基本上存在一致性 | 第90-91页 |
|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91-92页 |
| ·本文研究的局限 | 第91页 |
|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 附录 | 第97-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