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论 | 第8-15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8-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文献评述 | 第8-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主要结论及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联盟的组织性质、形成原因与竞争优势 | 第15-26页 |
| ·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联盟的组织性质 | 第15-19页 |
| ·传统流通渠道中的排他性竞争关系 | 第15-16页 |
| ·纵向一体化组织内的科层制关系 | 第16页 |
| ·供应链联盟中的合作竞争关系 | 第16-17页 |
| ·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联盟是一种中间性组织 | 第17-19页 |
| ·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原因 | 第19-22页 |
| ·分工深化和利益驱动是其形成的内在原因 | 第19-21页 |
| ·信息技术和市场竞争是其形成的外部原因 | 第21-22页 |
| ·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联盟的竞争优势 | 第22-26页 |
| ·激励相容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创造更高的供应链价值 | 第22-23页 |
| ·信息技术和契约完善通过节约费用带来流通效率化 | 第23-24页 |
| ·管理与创新通过增加产品差异化提高了消费者福利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联盟效率:基于纵向合作竞争的分析 | 第26-35页 |
| ·基本模型构造 | 第26-27页 |
| ·经济环境 | 第26-27页 |
| ·零售商主导生产商的模式 | 第27页 |
| ·模式A:排他竞争型主导的经济效应 | 第27-30页 |
| ·零售商的最优化决策 | 第27-29页 |
| ·生产商的最优化决策 | 第29-30页 |
| ·模式B:合作竞争型主导的经济效应 | 第30-32页 |
| ·问题转换与求解方法 | 第30页 |
| ·激励相容的利益分配方案存在性的证明 | 第30-31页 |
| ·联盟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证明 | 第31-32页 |
| ·案例分析:百思买的供应链效率及其启示 | 第32-35页 |
| ·百思买(Best Buy)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 ·效率的来源 | 第33-34页 |
| ·对我国家电零售企业的启示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联盟效率:基于横向合作竞争的分析 | 第35-43页 |
| ·模型构造 | 第35-37页 |
| ·建模思路 | 第35页 |
| ·模型假设 | 第35-37页 |
| ·模型解析与相关结论 | 第37-40页 |
| ·问题转换与求解方法 | 第37-38页 |
| ·数值模拟过程 | 第38-39页 |
| ·结果比较与模型结论 | 第39-40页 |
| ·案例分析:百思买与五星的合作竞争 | 第40-43页 |
| ·百思买与五星战略联盟的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 ·百思买与五星合作竞争的影响与启示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构建供应链联盟促进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 | 第43-49页 |
| ·我国零售业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环境 | 第43-44页 |
| ·零售业全面开放与外资零售巨头进入 | 第43页 |
| ·外资零售巨头进入的竞争效应与互补效应 | 第43-44页 |
| ·我国零售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的制约因素 | 第44-46页 |
| ·零售企业缺乏现代经营观念和契约观念 | 第44-45页 |
| ·零售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含量偏低 | 第45页 |
| ·零售企业对供应链进行系统整合的能力不足 | 第45-46页 |
| ·推动我国零售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的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 ·树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 第46页 |
| ·基于网络平台建立拉式供应链管理方式 | 第46页 |
| ·培育诚信意识和完善契约关系共同推动协同商务 | 第46-47页 |
| ·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 | 第47页 |
| ·适应零售国际化要求完善零售商业领域的相关政策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总结性评论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