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式走向自由--论中国水墨人物画线条的传统与现代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线在中国的生长土壤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思维土壤:古典哲学美学的影响 | 第13-16页 |
1. 哲学基础 | 第13-14页 |
2. 审美观念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书法入画:相邻艺术的渗透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社会风尚:古代服饰对绘画形式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绘画工具:笔墨纸的特质 | 第19-22页 |
1. 笔 | 第20页 |
2. 墨 | 第20页 |
3. 纸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古典与现代——线型从程式走向自由 | 第22-45页 |
第一节 回顾传统程式化线型的发展历程 | 第22-27页 |
第二节 师外造化对传统线型的冲击 | 第27-31页 |
1. 写实水墨的滥觞之于现代意笔线型的初步探索 | 第28-29页 |
2. 写实水墨线型的深入探索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由承古经验向变革表现的转化 | 第31-45页 |
1. 水墨人物画表现性线型的初期探索 | 第31-35页 |
2. 现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线型 | 第35-42页 |
1) 李孝萱的荒诞都市 | 第36-38页 |
2) 张望的直抒线型 | 第38-41页 |
3) 狂野怪气的破锋揉笔 | 第41-42页 |
3. 没骨水墨人物之于线的隐匿 | 第42-45页 |
第三部分 时代语境与思维模式变革之于线的行走历程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图例 | 第48-54页 |
注 释 | 第54-56页 |
参考书目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画展及作品发表情况 | 第57-58页 |
致 谢 | 第58-59页 |
图例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