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异质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文献综述第13-33页
   ·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第14-24页
     ·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意义第14页
     ·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及原理第14-24页
   ·小麦资源形态学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4-25页
   ·小麦资源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5-26页
   ·小麦资源DNA 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6-30页
     ·小麦资源RFLP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6-27页
     ·小麦资源RAPD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7页
     ·小麦资源AFLP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7-28页
     ·小麦资源EST-SSR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8页
     ·小麦资源SSR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8-30页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第30-31页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概况第30页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0-31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1-33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31-3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中国小麦地方品种SSR 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33-56页
   ·材料和方法第33-41页
     ·材料第33-34页
     ·方法第34-41页
     ·SSR 数据分析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53页
     ·SSR 引物多态性分析第41-47页
     ·染色体长臂和短臂间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7-48页
     ·基因组间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8页
     ·七个部分同源群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第48页
     ·不同麦区遗传多样性比较第48-50页
     ·聚类分析第50-53页
   ·讨论第53-55页
     ·Xgwm261 引物标记位点的等位变异第53页
     ·不同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第53-54页
     ·不同染色体部分同源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4页
     ·不同麦区的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布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第三章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变异分析第56-76页
   ·材料和方法第56-58页
     ·材料第56-57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57-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74页
     ·HMW-GS 组成的异质性分析第58-63页
     ·HMW-GS 等位变异及其频率第63-68页
     ·HMW-GS 组合形式及其频率第68-69页
     ·HMW-GS 及其组合在不同麦区的分布第69-74页
   ·讨论第74-75页
     ·关于小麦地方品种异质性第74页
     ·小麦地方品种HMW-GS 等位变异分析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第四章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酒泉金包银”种子贮藏蛋白多样性研究第76-85页
   ·材料和方法第76-77页
     ·材料第76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76-77页
     ·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第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83页
     ·HMW-GS 变异分析第77-80页
     ·醇溶蛋白变异分析第80-83页
   ·讨论第83-84页
   ·结论第84-85页
第五章中国小麦地方品种“蚂蚱麦”遗传多样性研究第85-96页
   ·材料和方法第85-87页
     ·材料第85-86页
     ·形态学观察第86页
     ·A-PAGE 和SDS-PAGE第86-87页
     ·SSR 分析第87页
   ·结果和分析第87-94页
     ·形态和农艺性状分析第87-89页
     ·贮藏蛋白组分的变异分析第89-90页
     ·SSR 标记分析第90-94页
   ·讨论第94-95页
   ·结论第95-96页
第六章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大青芒”遗传多样性研究第96-106页
   ·材料和方法第96-97页
     ·材料第96页
     ·形态学观察第96页
     ·A-PAGE 和SDS-PAGE第96-97页
     ·SSR 分析第97页
   ·结果和分析第97-103页
     ·供试材料间形态和农艺性状分析第97页
     ·供试材料的贮藏蛋白组分的变异分析第97-100页
     ·SSR 标记的遗传变异分析第100-103页
   ·讨论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6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0页
附件第120-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作者简介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NT的多项式模乘电路的ASIC实现与测试分析
下一篇:洛宜—伊川盆地上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