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复制设备提供人的版权法律责任研究

引言第1-8页
一、版权侵权的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第8-13页
 (一)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新问题第8-11页
  1. 网络服务商的直接侵权责任和间接侵权责任第8-10页
  2. 新型分散式P2P软件提供人的间接侵权责任第10-11页
 (二) 网络环境下间接侵权的特点第11-12页
 (三) 关于复制设备及复制设备提供人第12-13页
二、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比较分析第13-39页
 (一) 传统的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第15-26页
  1. 美国版权法上的间接责任第15-24页
   (1) 版权间接责任的概念和分类第15-17页
   (2) 版权间接责任的构成第17-19页
   (3) 经典判例“索尼案”中确定的版权间接责任的认定标准第19-24页
  2. 其他国家版权间接责任的相关规定第24-26页
 (二) 我国关于间接责任的法律规定第26-31页
  1. 以共同侵权理论解决间接责任问题第27-28页
  2. 共同侵权与间接责任的区别第28-31页
 (三) 网络环境下P2P技术对版权间接责任认定的冲击第31-39页
  1. 新型分散式文件共享技术(P2P技术)的功能和特点第31-33页
  2. Grokster案详介第33-39页
   (1) Grokster公司是否构成帮助侵权第34-35页
   (2) Grokster公司是否应承担替代责任第35页
   (3) Grokster案的前两审判决并不公正第35-37页
   (4) 美国最高法院对Grokster案的终审判决第37-39页
  3. Grokster案终审判决仍有缺陷第39页
三、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新发展第39-50页
 (一) 通过立法改变间接责任的认定标准第40-42页
 (二) 采取“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第42-46页
 (三)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新盈利模式第46-48页
 (四) 创作共用协议第48-50页
四、建立我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立法建议第50-61页
 (一) 在我国版权法中建立独立的间接责任制度之必要性第51-57页
  1. 我国民法理论中的“共同侵权”制度不适宜解决版权间接责任问题第51-53页
  2. 缺乏理论支持导致司法实践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第53-57页
 (二) 在我国《著作权法》中明确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第57-61页
结束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一览表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处理器开发环境编译器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试论我国涉外税收的流失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