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市场结构下的金融创新决策与均衡模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1.2 研究思路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金融创新决策的实物期权解释 | 第17-21页 |
2.1 金融创新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金融创新决策的特征 | 第18-19页 |
2.3 创新机会与创新期权 | 第19-21页 |
2.3.1 几个定义 | 第19-20页 |
2.3.2 创新期权的特征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垄断性金融企业的创新决策 | 第21-35页 |
3.1 基本模型 | 第21-26页 |
3.1.1 或有要求权分析 | 第22页 |
3.1.2 投资期权的价值 | 第22-25页 |
3.1.3 对“楔”的讨论:比较静态分析 | 第25页 |
3.1.4 对“楔”的讨论:极限情形 | 第25-26页 |
3.2 项目价值的具体化 | 第26-31页 |
3.2.1 无经营成本情形 | 第26-29页 |
3.2.2 常数经营成本情形 | 第29-31页 |
3.3 数值计算与比较静态 | 第31-35页 |
3.3.1 基本模型 | 第32-33页 |
3.3.2 具体化的V(P)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竞争性金融企业的创新决策与动态均衡 | 第35-43页 |
4.1 模型 | 第35-37页 |
4.1.1 典型活动企业的价值 | 第36-37页 |
4.1.2 均衡 | 第37页 |
4.2 均衡的严格分析:不动点过程 | 第37-39页 |
4.2.1 期权价值和临界值 | 第38页 |
4.2.2 与垄断情形的比较 | 第38-39页 |
4.3 另一种角度:社会最优方法 | 第39-41页 |
4.3.1 中央计划者的问题 | 第39-40页 |
4.3.2 Bellman方程 | 第40-41页 |
4.3.3 边界条件 | 第41页 |
4.3.4 最优解 | 第41页 |
4.4 几点说明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不完全竞争下的金融创新:期权博弈 | 第43-52页 |
5.1 模型的假设 | 第43-44页 |
5.2 垄断情形:一个基准 | 第44-45页 |
5.3 双头垄断情形 | 第45-50页 |
5.3.1 追随者的价值 | 第45-46页 |
5.3.2 领导者的价值 | 第46-48页 |
5.3.3 混合策略均衡 | 第48-50页 |
5.4 进一步讨论:显式的经营成本 | 第50-52页 |
5.4.1 带有经营成本的临界值 | 第50-51页 |
5.4.2 成本的比较静态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