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3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0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调查方法与内容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76页 |
·佘山植物区系特征 | 第25-47页 |
·佘山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 | 第25-28页 |
·佘山植物区系组成与上海、周边地区比较 | 第28-37页 |
·外来种特征分析 | 第37-40页 |
·佘山地区2005~2006年度与1983年种子植物名录比较 | 第40-47页 |
·2005~2006年度新出现种与未出现种数量结构分析 | 第40-44页 |
·2005~2006年度种子植物生活型与1983年名录比较 | 第44-47页 |
·佘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 第47-60页 |
·科的地理区系成分 | 第47-49页 |
·属的地理区系成分 | 第49-55页 |
·种的地理区系成分 | 第55-60页 |
·佘山地区十山植物分布格局 | 第60-76页 |
·十山植物生活型的数量结构特征 | 第62-65页 |
·十山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因子 | 第65-73页 |
·广布种在各山中的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新种在各山分布特征 | 第74-75页 |
·佘山地区植被动态预测 | 第75-7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建议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