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线重载化改造相关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7页 |
| ·世界重载运输概况 | 第12-14页 |
| ·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 ·我国既有线重载化改造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 第2章 既有铁路重载化改造通道规划 | 第23-33页 |
| ·我国重载路网发展规划 | 第23-24页 |
| ·重载运输通道规划的原则 | 第24-25页 |
| ·重载化改造通道规划模型 | 第25-28页 |
| ·问题的描述 | 第25页 |
| ·边界条件及假设 | 第25页 |
| ·路网的描述 | 第25-26页 |
| ·变量及相关参数 | 第26-2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求解方法 | 第28-30页 |
| ·K-短路的获取 | 第28-29页 |
| ·模型的求解 | 第29-30页 |
| ·算例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既有铁路重载化改造项目的效益分析与评价 | 第33-51页 |
| ·效益分析的意义 | 第33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3-36页 |
| ·投资估算 | 第33-34页 |
| ·成本估算 | 第34-35页 |
| ·收益估算 | 第35-36页 |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6-38页 |
|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4页 |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8-39页 |
| ·财务评价指标 | 第39-41页 |
|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 第42-4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的确定 | 第43-44页 |
| ·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4-47页 |
| ·实例应用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既有线重载化改造圆曲线外轨超高的设置 | 第51-78页 |
| ·外轨超高计算的一般方法 | 第51-52页 |
| ·影响外轨超高设置的因素 | 第52-57页 |
| ·未平衡超高允许值 | 第52-54页 |
| ·外轨最大超高的限制值 | 第54-55页 |
| ·脱轨系数 | 第55-56页 |
| ·轮重减载率 | 第56-57页 |
| ·ADAMS/Rail仿真软件概述 | 第57-58页 |
| ·车体模型的构建 | 第58-61页 |
| ·客车转向架的建立 | 第58-59页 |
| ·客车车体的建立 | 第59-60页 |
| ·客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60页 |
| ·货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 ·线路属性的设置 | 第61-63页 |
| ·不同运行条件下列车的动态仿真分析 | 第63-75页 |
| ·动态仿真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63-64页 |
| ·半径改变条件下的动态仿真 | 第64-69页 |
| ·超高改变条件下的动态仿真 | 第69-72页 |
| ·速度改变条件下的动态仿真 | 第72-75页 |
| ·客货共线条件下圆曲线超高的确定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