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7-18页 |
|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铁路客站景观地域性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30页 |
| ·对景观地域性相关概念涵义的解读 | 第19-21页 |
| ·景观 | 第19-20页 |
| ·地域与地域性 | 第20-21页 |
| ·景观的地域性 | 第21页 |
| ·景观地域性设计的内涵 | 第21-22页 |
| ·广义地域主义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22-25页 |
| ·批判的地域主义 | 第22-24页 |
| ·客站景观应走向广义的地域性设计 | 第24-25页 |
| ·对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的认知 | 第25-29页 |
| ·铁路客站的功能构成 | 第25-26页 |
| ·铁路客站的类型划分 | 第26-28页 |
| ·铁路客站景观定义 | 第28页 |
| ·铁路客站景观类型及范围的界定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铁路客站景观地域性影响要素研究 | 第30-43页 |
| ·自然环境要素 | 第30-35页 |
| ·气候环境 | 第31-32页 |
| ·地理环境 | 第32-34页 |
| ·乡土植物 | 第34-35页 |
| ·城市发展要素 | 第35-38页 |
| ·城市空间特征 | 第36-37页 |
| ·城市风貌 | 第37页 |
| ·城市色彩 | 第37-38页 |
| ·社会人文要素 | 第38-41页 |
| ·本土文化 | 第39-40页 |
| ·民俗文化 | 第40-41页 |
| ·经济技术要素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地域性表达原则及对相关方法、理论的应用 | 第43-51页 |
| ·铁路客站地域性表达原则 | 第43-44页 |
| ·多样性原则 | 第43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43页 |
| ·功能性原则 | 第43页 |
| ·生态性原则 | 第43-44页 |
| ·铁路客站地域性表达对相关方法、理论的应用 | 第44-50页 |
| ·地域性文化的转化 | 第44页 |
| ·地域色彩的运用 | 第44-46页 |
| ·工艺与材料的运用 | 第46-47页 |
| ·符号学理论的应用 | 第47-49页 |
| ·环境知觉理论的应用 | 第49页 |
| ·信息负荷理论的应用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地域性表达具体策略研究 | 第51-88页 |
| ·站前广场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 第51-62页 |
| ·结合站区城市规划造景 | 第51-52页 |
| ·结合客站建筑的地域特色造景 | 第52-53页 |
| ·结合站前广场空间布局形态造景 | 第53-54页 |
| ·结合客站基地地形造景 | 第54-56页 |
| ·站前广场高架桥景观 | 第56-57页 |
| ·站前广场硬质景观 | 第57-59页 |
| ·站前广场软质景观 | 第59-62页 |
| ·站房内部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 第62-73页 |
| ·站房内部空间特性 | 第62-63页 |
| ·站房外部借景 | 第63-64页 |
| ·站房内部空间界面的景观处理 | 第64-69页 |
| ·站房内部植物造景 | 第69-72页 |
| ·站房内部雕塑造景 | 第72-73页 |
| ·站场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 第73-77页 |
| ·站台空间 | 第74-76页 |
| ·站场跨线设施 | 第76-77页 |
| ·系统设施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 第77-87页 |
| ·铁路客站景观照明的地域性表达 | 第77-85页 |
| ·公共服务设施及标识引导系统 | 第85-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案例简析及课题实践的部分成果 | 第88-107页 |
| ·国外案例 | 第88-92页 |
| ·日本京都站景观——古今的时空对话 | 第88-90页 |
|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景观——德式精密机械感 | 第90-92页 |
| ·国内案例 | 第92-100页 |
| ·上海虹桥站景观——海派文化 | 第92-96页 |
| ·上海南站景观——动静相宜 | 第96-99页 |
| ·武昌站景观——荆风楚韵 | 第99-100页 |
| ·课题设计实践的部分成果——南京南站节点空间景观设计 | 第100-107页 |
| 结语 | 第107-108页 |
| 附表一:京沪高铁客站景观设计要求与传统客站对比分析 | 第108-110页 |
| 附表二:京沪高铁沿途城市地域特色列表 | 第110-114页 |
| 附表三:京沪高铁沿途客站的建筑地域特色总结 | 第114-118页 |
| 致谢 | 第118-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