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环氧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转化工艺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 ·手性物质及生物催化技术概述 | 第11-17页 |
| ·手性环氧化物及邻位二醇简介 | 第11-12页 |
| ·手性环氧化物及邻位二醇的合成 | 第12-14页 |
| ·生物法拆分技术 | 第14-17页 |
| ·环氧水解酶的研究 | 第17-22页 |
| ·环氧水解酶的生理功能 | 第17-19页 |
| ·环氧水解酶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 ·环氧水解酶的催化特性 | 第20-22页 |
|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的发酵生产 | 第22-26页 |
|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的筛选 | 第22-23页 |
|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的发酵工艺 | 第23-24页 |
|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24页 |
|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的应用形式 | 第24-25页 |
|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的转化工艺 | 第25-26页 |
| ·环氧水解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 ·论文思路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 | 第30-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 ·菌种来源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 ·培养基配制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 ·环氧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 | 第33-35页 |
| ·筛选流程 | 第33页 |
| ·筛选方法 | 第33-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 ·菌体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36页 |
| ·薄层色谱层析(TLC) | 第3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菌株活性及转化率 | 第36-37页 |
| ·手性HPLC法测定对映选择性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 ·环氧水解酶产生菌的初筛 | 第38-39页 |
| ·环氧水解酶产生菌的复筛 | 第39-42页 |
| ·内标法标准曲线 | 第39-40页 |
| ·菌种活性及转化率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 ·较佳产酶菌株J-14的确定 | 第41-42页 |
| ·J-14菌株生长曲线与遗传稳定性考察 | 第42-44页 |
| ·J-14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42-43页 |
| ·J-14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 第43-44页 |
| ·J-14菌株的微生物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发酵工艺研究 | 第46-6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 ·菌种 | 第47页 |
| ·培养基 | 第47页 |
| ·培养方法 | 第47页 |
| ·酶活力测定 | 第47-48页 |
| ·生物量测定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4页 |
| ·培养基组成对产酶的影响 | 第48-54页 |
| ·不同种类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49页 |
| ·不同种类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NH_4Cl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复合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不同牛肉膏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52页 |
| ·不同浓度KH_2PO_4对产酶的影响 | 第52页 |
| ·不同浓度K_2HPO_4对产酶的影响 | 第52-53页 |
| ·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 第53-54页 |
| ·不同浓度MgSO_4对发酵的影响 | 第54页 |
| ·培养基条件对产酶的影响 | 第54-60页 |
| ·培养基初始pH对产酶的影响 | 第55页 |
| ·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摇瓶装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添加诱导物对产酶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发酵周期研究 | 第59-60页 |
| ·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60-64页 |
| ·酶的反应最适温度 | 第60-61页 |
| ·酶的耐热稳定性研究 | 第61页 |
| ·酶的反应最适pH | 第61-62页 |
| ·酶的pH稳定性研究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微生物环氧水解酶底物转化条件研究 | 第64-7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 ·菌种 | 第64页 |
|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64-65页 |
| ·培养基 | 第65页 |
| ·培养方法 | 第65页 |
| ·整细胞转化实验 | 第65页 |
| ·转化率c测定 | 第65页 |
| ·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_p与对映选择性E值测定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 ·底物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第65-66页 |
| ·表面活性剂对转化的影响 | 第66-67页 |
| ·超声处理对转化的影响 | 第67-69页 |
| ·转化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4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建议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