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21页 |
第1节 语文教材研究的多维视角 | 第11-16页 |
·语文教材研究的层面 | 第11-12页 |
·语文教材研究的类型 | 第12-13页 |
·语文教材研究的视域 | 第13-15页 |
·呼唤语文教材研究的课程意识 | 第15-16页 |
第2节 语文教材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教材与教科书 | 第16-17页 |
·语文课本、语文学本与语文读本 | 第17-18页 |
·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 | 第18-19页 |
第3节 论文结构及内容概要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语文教材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 第21-50页 |
第1节 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标准 | 第21-28页 |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几种认识 | 第21-24页 |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内容 | 第24-25页 |
·语文教材与课程标准所属层面 | 第25-26页 |
·语文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 第26-28页 |
第2节 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内容 | 第28-36页 |
·语文课程内容及其存在形态 | 第28-32页 |
·语文教材要素与语文教材内容 | 第32-34页 |
·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内容的关系 | 第34-36页 |
第3节 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内容 | 第36-47页 |
·语文教材的教学化 | 第36-42页 |
·语文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 第42-43页 |
·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 | 第43-45页 |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 第45-47页 |
第4节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三章 三套语文教材所反映的课程内容 | 第50-96页 |
第1节 《国文百八课》所反映的课程内容 | 第50-65页 |
·1932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与《国文百八课》 | 第50-52页 |
·《国文百八课》的要素与课程内容 | 第52-58页 |
·《国文百八课》样章的课程内容分析与审议 | 第58-63页 |
·《国文百八课》给人的启发与思考 | 第63-65页 |
第2节 《语文》(人教社1990年版)所反映的课程内容 | 第65-82页 |
·[990年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的规定 | 第66-68页 |
·本套教材所反映的课程内容 | 第68-74页 |
·本套教材样章的课程内容分析与审议 | 第74-82页 |
第3节 《语文》(人教社2004版)所反映的课程内容 | 第82-92页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内容呈现 | 第82-84页 |
·本套教材对课程内容的构建 | 第84-89页 |
·本套教材样章的课程内容分析与审议 | 第89-92页 |
第4节 几点思考 | 第92-96页 |
·知识与课程的问题 | 第92-93页 |
·教材与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的关联问题 | 第93-94页 |
·课程内容的教材化问题 | 第94-96页 |
第四章 语文教材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 | 第96-124页 |
第1节 语文教材呈现课程内容的理论思考 | 第96-103页 |
·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呈现的独特性 | 第96-98页 |
·文选型教材的双重价值 | 第98-100页 |
·文选型语文教材呈现课程内容的双重难题 | 第100-103页 |
第2节 语文教材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与策略 | 第103-124页 |
·直接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与编制策略 | 第103-116页 |
·由选文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及编制策略 | 第116-122页 |
·知识系统和选文共同呈现的方式与编制策略 | 第122-124页 |
结语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0-131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31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