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0页 |
| ·供试材料及采集方法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21-22页 |
| ·样品DNA 的快速制备 | 第22-24页 |
| ·CTAB 法制备. | 第22页 |
| ·直接浸提法 | 第22页 |
| ·试剂盒法 | 第22-23页 |
| ·浸泡过滤法 | 第23页 |
| ·样品DNA 浓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 ·柑桔黄龙病菌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24-28页 |
| ·柑桔黄龙病菌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 第24页 |
| ·PCR 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 ·PCR 检测性能测定 | 第25-26页 |
| ·PCR 扩增结果验证 | 第26页 |
| ·扩增靶DNA 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 第26-28页 |
| ·无害化参照体系的构建 | 第28页 |
| ·柑桔黄龙病的动态监测 | 第28页 |
| ·定量PCR 的检测 | 第28-29页 |
| ·引物和TaqMan 探针的设计 | 第28-29页 |
| ·TaqMan 探针特异性检测 | 第29页 |
| ·TaqMan 探针灵敏度检测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页 |
| ·样品的实际检测 | 第29页 |
| ·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 第29-30页 |
| 3 结果 | 第30-49页 |
| ·不同制样方法的比较 | 第30-33页 |
| ·引物的设计筛选 | 第33-34页 |
| ·PCR 扩增条件和反应程序 | 第34-36页 |
| ·PCR 检测的性能 | 第36-38页 |
| ·扩增DNA 靶片段的克隆与测序结果 | 第38-40页 |
| ·HLB 阳性参照体系的构建 | 第40-41页 |
| ·常规PCR 实际检测结果 | 第41-45页 |
| ·定量 PCR 检测结果 | 第45-49页 |
| 4 讨论 | 第49-56页 |
| ·不同制样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各对引物检测性能的比较 | 第50-51页 |
| ·PCR 检测性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检测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排除与降低 | 第52-53页 |
| ·参照体系的构建与意义 | 第53-54页 |
| ·常规PCR 与荧光定量PCR 检测HLB 的比较 | 第54页 |
| ·HLB 田间取样方法评价 | 第54-55页 |
| ·固相化试剂盒的应用价值 | 第55-56页 |
| 5 结论与后续工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附录: | 第62-66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 C.测序结果 | 第63-65页 |
| D.柑桔黄龙病典型症状及传播 | 第65-66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6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