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导言 | 第8-11页 |
| ·国际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状况 | 第9-11页 |
| 2.金融脆弱性理论述评 | 第11-21页 |
| ·传统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 | 第11-17页 |
| ·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 | 第11-13页 |
| ·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推理 | 第13-15页 |
| ·信息经济学的解释 | 第15-17页 |
| ·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 | 第17-21页 |
| ·股市的过度波动性 | 第18页 |
| ·汇市的过度波动性 | 第18-19页 |
| ·不同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关联性 | 第19-21页 |
| 3.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溯源 | 第21-34页 |
| ·中国银行制度的历史变革 | 第21-24页 |
| ·“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 第21-22页 |
| ·银行体系结构的变革 | 第22页 |
| ·专业银行企业化 | 第22-23页 |
| ·金融整顿 | 第23页 |
| ·金融市场化改革目标的确立和深化发展 | 第23-24页 |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之根源 | 第24-34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根源之一:分担制度变迁之成本 | 第26-31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根源之二:道德风险 | 第31-32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根源之三:法律精神与信用文化的缺失 | 第32-34页 |
| 4.消除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几个主要方面 | 第34-45页 |
|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巨额不良资产的化解:AMC 模式 | 第35-38页 |
| ·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 第38-41页 |
| ·产权的概念和产权的基本内容 | 第38-39页 |
|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思路 | 第39-41页 |
| ·审慎的金融监管 | 第41-45页 |
|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 ·健全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 第42-45页 |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