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在与科研组织虚拟化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学者的探讨 | 第12-13页 |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虚拟时空与组织新疆域 | 第15-27页 |
| ·虚拟实在与虚拟时空 | 第15-20页 |
| ·虚拟实在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5-16页 |
| ·虚拟实在的本质特征 | 第16-17页 |
| ·虚拟实在与客观实在的关系 | 第17-18页 |
| ·虚拟时空—虚拟实在的存在方式 | 第18页 |
| ·虚拟实在和人类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 第18-20页 |
| ·网络世界与交往方式的转变 | 第20-22页 |
| ·网络时代的特点 | 第20页 |
| ·网络时代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 | 第20-21页 |
| ·网络交往的形式及特点 | 第21-22页 |
| ·虚拟化与组织新疆域 | 第22-27页 |
| ·虚拟化的含义 | 第22-23页 |
| ·组织变革的虚拟化 | 第23-25页 |
| ·虚拟组织的含义特征 | 第25页 |
| ·虚拟组织的分类 | 第25-27页 |
| 第3章 科研管理范式变革与科研组织的虚拟化 | 第27-38页 |
| ·传统科研管理范式的局限及其变革 | 第27-29页 |
| ·传统管理范式的不足 | 第27-28页 |
| ·科研组织论的新发展 | 第28-29页 |
| ·科研管理范式的变革 | 第29页 |
| ·科研过程的虚拟化 | 第29-34页 |
| ·科研选题虚拟化 | 第30-31页 |
| ·科研团队组建虚拟化 | 第31-32页 |
| ·科研材料收集的虚拟化 | 第32-33页 |
| ·研制虚拟化 | 第33-34页 |
| ·科研管理与控制的虚拟化 | 第34-38页 |
| ·管理模式虚拟化 | 第34页 |
| ·管理手段虚拟化 | 第34-35页 |
| ·办公、会议虚拟化 | 第35-36页 |
| ·伙伴关系与团队管理虚拟化 | 第36-38页 |
| 第4章 虚拟科研组织 | 第38-47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内涵 | 第38-40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概念 | 第38-39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特点 | 第39-40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优势 | 第40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基本类型 | 第40-41页 |
| ·按伙伴的合作方式分类 | 第40-41页 |
| ·按合作伙伴的构成分类 | 第41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构建 | 第41-44页 |
| ·虚拟科研组织构建中的关键要素 | 第42-43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构建过程 | 第43-44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运行 | 第44-47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运行基础 | 第44-45页 |
| ·虚拟科研组织的运行 | 第45-47页 |
| 第5章 虚拟科研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展望 | 第47-55页 |
| ·虚拟科研组织在我国的发展 | 第47-48页 |
| ·我国发展虚拟科研组织存在的障碍 | 第48-50页 |
| ·传统观念的阻力 | 第48-49页 |
| ·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 | 第49页 |
| ·国家相关法律体系的缺乏 | 第49-50页 |
| ·积极发展虚拟科研组织应采取的措施 | 第50-55页 |
| ·明确大势,深入研究 | 第50-51页 |
|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 第51-52页 |
| ·加大以网络为主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 第52-53页 |
| ·注重诚信,降低合作成本 | 第53页 |
| ·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