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其他独立电源论文

基于DSP的非接触式电源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引言第9-10页
   ·非接触式电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第10-11页
   ·基于DSP的非接触式电源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第11-13页
     ·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第11-12页
     ·谐振逆变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ICPT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结构第14-19页
   ·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原理第14-15页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第14-15页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第15页
   ·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结构第15-18页
     ·整流电路部分第16页
     ·高频逆变电路及松耦合变压器第16-17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物理实现第17-18页
     ·负载侧电能参数调节及负载控制第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松耦合变压器的原理及其设计分析第19-35页
   ·松耦合变压器概述第19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分类与结构第19-21页
     ·静止型松耦合变压器的类型与结构第19-20页
     ·滑动式松耦合变压器的结构特点第20-21页
   ·松耦合变压器数学模型第21-22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磁路分析第22-24页
     ·常规变压器的电磁关系第23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磁路分析第23-24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磁芯选型及参数设计第24-27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磁芯选型第24-26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磁芯参数设计第26页
     ·变压器的损耗第26-27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绕组设计及其参数计算第27-29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绕组设计第27-28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漏感计算第28-29页
   ·松耦合变压器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第29-33页
     ·副边线圈的绕制部位对电能传输的影响第29-30页
     ·原边与E型铁芯的相对位置与传输效率仿真分析第30-33页
     ·E型与I型铁芯距离不同时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第33页
   ·本章小节第33-35页
第4章 移相全桥ZVSZCS—PWM变换器第35-57页
   ·基本的全桥PWM变换器第35-38页
   ·基本的移相控制FB—ZVS—PWM变换器第38-46页
     ·基本移相控制全桥ZVS—PWM变换器第38-40页
     ·基本移相全桥ZVS—PWM变换器的周期工作过程分析第40-44页
     ·基本移相控制全桥PWM变换器的占空比丢失第44页
     ·开关管零电压开关条件第44-45页
     ·基本的移相控制FB—ZVS—PWM变换器的优缺点分析第45-46页
   ·移相全桥控制ZVSZCS变换器第46-52页
     ·移相控制ZVSZCS变换器中的ZCS实现方式第46-48页
     ·移相ZVSZCS变换器运行过程分析第48-50页
     ·电路特性及电路参数的设计第50-52页
   ·移相控制ZVSZCS变换器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第52-56页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54-56页
   ·本章小节第56-57页
第5章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DSP实现第57-69页
   ·TMS320F240概述第57-58页
   ·非接触式电源的硬件实现第58-66页
     ·系统控制主电路第59-60页
     ·不可控整流及全桥移相逆变电路第60-63页
     ·开关管IGBT的驱动与保护电路第63-66页
   ·非接触式电源系统的软件实现第66-68页
   ·本章小节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角色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在Robocup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国政府电子口岸执法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