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高空大气温度探测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高空大气温度探测的辐射误差来源问题初窥 | 第11-12页 |
·探空温度传感器太阳辐射误差的研究方法概述及进展 | 第12-18页 |
·低气压辐射风洞实验法 | 第13页 |
·经验估测太阳辐射误差修正法 | 第13-15页 |
·简化模型计算法 | 第15页 |
·多个不同涂层传感器组合法 | 第15-16页 |
·提出运用数值仿真分析解决太阳辐射误差问题的方法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第19-43页 |
·无线电探空仪简介 | 第19-21页 |
·国内外探空仪搭载的温度传感器简介 | 第21-23页 |
·珠状热敏电阻 | 第21-22页 |
·棒状热敏电阻 | 第22页 |
·片状热敏电阻 | 第22页 |
·双金属片传感器 | 第22-23页 |
·热电偶 | 第23页 |
·三种传热方式 | 第23-25页 |
·热传导 | 第23-24页 |
·热对流与对流换热 | 第24-25页 |
·热辐射 | 第25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 | 第25-31页 |
·CFD的三大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CFD的基本思想 | 第27页 |
·CFD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27-28页 |
·CFD分析中使用的网格划分方法 | 第28-29页 |
·CFD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CFD的求解过程 | 第30-31页 |
·流固耦合传热 | 第31-33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 | 第33-43页 |
·太阳射线跟踪算法 | 第34-35页 |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 | 第35页 |
·定常流与非定常流 | 第35-36页 |
·层流与湍流 | 第36-37页 |
·SIMPLE算法 | 第37页 |
·一阶迎风格式 | 第37-39页 |
·二阶迎风格式 | 第39-40页 |
·压力基求解器与密度基求解器 | 第40-41页 |
·边界条件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珠状热敏电阻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参数的设定 | 第43-52页 |
·三维建模软件GAMBIT简介及FLUENT工作流程 | 第43-44页 |
·珠状热敏电阻的结构及物性参数 | 第44-45页 |
·珠状热敏电阻的物理简化模型 | 第45-46页 |
·珠状热敏电阻外部气象环境的确定 | 第46-47页 |
·珠状热敏电阻流固耦合传热理论分析 | 第47-50页 |
·太阳辐射 | 第47-48页 |
·探空仪上升过程中的对流换热 | 第48-49页 |
·流固耦合传热的物理形成机制 | 第49-50页 |
·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 | 第50-52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0-51页 |
·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无引线模式下的太阳辐射误差数值分析 | 第52-63页 |
·不同电阻体尺寸和表面涂层发射率下的数值分析 | 第52-59页 |
·无引线模式下珠状热敏电阻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实体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53-54页 |
·计算的收敛性分析 | 第54-55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不同电阻体尺寸下的太阳辐射误差数值分析 | 第59-63页 |
第五章 引线模式下的太阳辐射误差数值分析 | 第63-74页 |
·不同引线夹角形态下珠状热敏电阻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实体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65-67页 |
·不同引线夹角形态的对比 | 第67-70页 |
·三种太阳照射状态下的太阳辐射误差数值分析 | 第70-72页 |
·无引线模式与引线模式的对比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8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尝试初步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 第75-76页 |
·后续研究设想及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