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9页 |
| 第一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9-17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的概念及内涵 | 第9页 |
| ·区位选择理论 | 第9-11页 |
| ·传统的区位选择理论 | 第9-10页 |
| ·新古典区位选择理论 | 第10-11页 |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1-13页 |
| ·工业组织理论 | 第11-13页 |
| ·内部化理论 | 第13页 |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3页 |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3-15页 |
| ·竞争战略和价值链理论 | 第15-17页 |
| ·成本领先式总部区位选择 | 第15页 |
| ·差异式总部区位选择 | 第15页 |
| ·成本领先式总部区位选择和差异式总部区位选择理论的比较分析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的形成及其运营模式 | 第17-26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华现状 | 第17-20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的分类 | 第17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地理方向及投资结构 | 第17-18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的特点 | 第18-19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职能 | 第19-20页 |
|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 ·中国经济地位上升 | 第20页 |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安排 | 第20-21页 |
| ·中国大城市的迅速发展 | 第21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华运营模式 | 第21-24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华运营模式 | 第21-22页 |
| ·不同运营模式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空间演化例证 | 第22-24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典型空间布局方式——地区总部与制造基地空间分离 | 第24-26页 |
| ·跨国公司在华的产业背景——“世界工厂” | 第24-25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对区域的资源需求条件 | 第25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制造基地对区域的资源需求条件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跨国公司总部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26-42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择集群布局的动机分析 | 第26-29页 |
| ·从公司产业价值链角度考虑 | 第26-27页 |
| ·从获取集聚效应(外部经济)考虑 | 第27-28页 |
| ·从在特殊区位获得社会资本考虑 | 第28-29页 |
| ·跨国公司总部迁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第29-34页 |
| ·影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要素 | 第29-32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区域发展的互动机理 | 第32-34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群布局的区域效应分析 | 第34-40页 |
|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区域经济总量水平 | 第34页 |
| ·增加当地就业,优化区域人才结构 | 第34-36页 |
| ·促进当地消费升级,增加消费规模 | 第36-38页 |
| ·总部集群的区域社会资本效应 | 第38-40页 |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之制造基地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40-42页 |
| ·制造基地——专业化的生产区域 | 第40页 |
| ·欠发达地区通过专业化制造基地融入全球经济 | 第40-41页 |
| ·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群的思路与对策 | 第42-51页 |
| ·政府在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群的作用 | 第42-43页 |
| ·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吸引特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 第42页 |
| ·通过政府的公共投资促进跨国公司总部集群的形成 | 第42-43页 |
| ·通过制度建设为跨国公司总部集群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第43页 |
| ·发展跨国公司总部集群的市场环境建设 | 第43-48页 |
| ·金融环境的建设 | 第44-45页 |
| ·税收环境的建设 | 第45-46页 |
| ·人力资源环境的建设 | 第46-47页 |
| ·法规制度环境的建设 | 第47-48页 |
| ·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跨国公司总部集群形成 | 第48-51页 |
|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第48-49页 |
| ·完善CBD(中央商务区)功能,努力实现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多样化 | 第49-50页 |
| ·构建最佳人居环境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