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压电柔性板多输入多输出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柔性板振动控制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智能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压电智能柔性结构分析 | 第15-27页 |
·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15-18页 |
·压电效应 | 第15-17页 |
·压电方程 | 第17-18页 |
·一维压电梁结构分析 | 第18-21页 |
·压电元件一维传感方程 | 第18-19页 |
·压电梁驱动结构分析 | 第19-21页 |
·二维压电智能板结构分析 | 第21-25页 |
·压电板二维感传方程 | 第23-24页 |
·压电薄板驱动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压电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压电传感器与驱动器的布置 | 第27-40页 |
·传感器/驱动器优化布置方法 | 第28-31页 |
·D 优化准则 | 第28-29页 |
·D 优化布置的本质 | 第29-30页 |
·模态力准则 | 第30-31页 |
·传感器/驱动器位置优化小结 | 第31页 |
·柔性悬臂板 ANSYS 模型分析 | 第31-36页 |
·模态分析 | 第33-34页 |
·模态应变分析 | 第34-36页 |
·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控制通道设计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智能柔性板振动控制律设计 | 第40-50页 |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 | 第40-43页 |
·基于精确模型的控制方法 | 第40-41页 |
·自适应控制方法 | 第41-43页 |
·基于特征建模的柔性板自适应控制 | 第43-49页 |
·特征建模思想 | 第43-45页 |
·柔性悬臂板二维特征建模 | 第45-46页 |
·基于特征模型的自适应控制 | 第46-49页 |
·特征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47-48页 |
·基于特征模型的控制律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柔性板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实现 | 第50-58页 |
·硬件系统组成 | 第50-52页 |
·压电传感器/驱动器 | 第51页 |
·数据采集卡 | 第51页 |
·功率放大器 | 第51-52页 |
·低通滤波器 | 第52页 |
·控制计算机 | 第52页 |
·软件系统 | 第52-57页 |
·软件界面 | 第52页 |
·数据采集卡输入/输出控制设置 | 第52-54页 |
·自适应控制程序实现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柔性板振动主动控制实验 | 第58-64页 |
·模态参数识别 | 第58-59页 |
·振动控制实验 | 第59-62页 |
·一阶和二阶弯曲振动控制 | 第59页 |
·一阶扭转振动控制 | 第59-61页 |
·弯/扭二维耦合振动控制 | 第61-62页 |
·实验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