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休哈特控制图技术与田口式线内质量控制的比较与综合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第7-10页
  1.1.1 质量检验阶段第7-8页
  1.1.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8-9页
  1.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9页
  1.1.4 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第9-10页
 1.2 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方法第10-11页
  1.2.1 过程第10页
  1.2.2 过程方法第10-11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2 休哈特控制图第12-32页
 2.1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第12-15页
  2.1.1 正态性假定第12-13页
  2.1.2 3σ准则第13-14页
  2.1.3 小概率原理第14页
  2.1.4 反证法思想第14页
  2.1.5 两类错误第14-15页
 2.2 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及其用途第15-16页
 2.3 休哈特控制图的计算方法第16-23页
  2.3.1 样本均值X和样本标准差值s的分布第17页
  2.3.2 X-s控制图的控制界限计算第17-20页
  2.3.3 X-s控制图的使用第20-23页
 2.4 休哈特控制图的分析方法第23-29页
  2.4.1 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条件第24页
  2.4.2 点在控制界限内的排列缺陷第24-29页
 2.5 统计控制状态的判断第29-30页
 2.6 控制图检出力的计算第30-32页
3 田口式线内质量控制第32-43页
 3.1 田口的质量损失函数和质量水平第32-33页
 3.2 质量反馈控制系统第33-34页
 3.3 质量特性的反馈控制第34-37页
  3.3.1 用质量特性进行的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4-36页
  3.3.2 实例研究第36-37页
 3.4 工序条件的反馈控制第37-39页
  3.4.1 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7-38页
  3.4.2 实例第38-39页
 3.5 工序的诊断与调节第39-41页
  3.5.1 系统设计第39-40页
  3.5.2 实例第40-41页
 3.6 质量管理系统三要素的改善第41-43页
  3.6.1 生产工序的改善第42页
  3.6.2 诊断方法的改善第42页
  3.6.3 调整方法的改善第42-43页
4 休哈特控制图与田口式线内质量控制的比较第43-62页
 4.1 两者在思想上的区别第43-46页
  4.1.1 两者在质量概念上的区别第43-45页
  4.1.2 在质量控制的经济性方面的区别第45页
  4.1.3 质量特性值分布假设的区别第45-46页
 4.2 两者在方法上的区别第46-60页
  4.2.1 对故障假定的区别第46-47页
  4.2.2 诊断的两类错误的区别第47-52页
  4.2.3 非计量值质量特性时的区别第52-56页
  4.2.4 过程能力指数上的区别第56-60页
 4.3 两者在应用方面的区别第60-62页
  4.3.1 使用场合的区别第60-61页
  4.3.2 控制限计算上的区别第61-62页
5 休哈特控制图与田口式线内质量控制的综合应用第62-69页
 5.1 休哈特控制图与田口式线内质量控制综合应用的初步探讨第62页
 5.2 实例研究第62-69页
结论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质激发子harpins诱导的植物信号通路及其交叉对话
下一篇:花朵和被子:沃克短篇小说中的黑人妇女文化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