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3页 |
1.1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概述 | 第8-10页 |
1.1.1 从供应链角度看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 | 第8-9页 |
1.1.2 从战略管理角度看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仍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 第12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博弈分析 | 第13-16页 |
2.1 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 | 第13-14页 |
2.1.1 从方法导向性的博弈论角度分析 | 第13页 |
2.1.2 从问题导向型的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性角度分析 | 第13-14页 |
2.2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博弈树的建立 | 第14-15页 |
2.3 纳什均衡 | 第15-16页 |
2.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6页 |
3 相关理论及模型简介 | 第16-23页 |
3.1 委托代理理论及道德风险模型 | 第16-18页 |
3.2 莫里斯(Mirrlees)和霍姆斯特姆(Holmstorm)的“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 第18-19页 |
3.3 张维迎的“参数化的委托-代理模型” | 第19-23页 |
4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契约模型的提出及分析 | 第23-41页 |
4.1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单指标契约模型的提出及分析 | 第23-26页 |
4.2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多指标契约模型中具体指标的确定 | 第26-32页 |
4.2.1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 第26-27页 |
4.2.2 建立层次结构 | 第27-28页 |
4.2.3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8-30页 |
4.2.4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 第30-31页 |
4.2.5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 第31-32页 |
4.3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多指标契约模型的提出 | 第32-33页 |
4.4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多指标契约模型的结果推导 | 第33-37页 |
4.5 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多指标契约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4.5.1 保留收入水平ω|- | 第37-38页 |
4.5.2 成本系数b_i和第三方物流的风险规避度量ρ | 第38-39页 |
4.5.3 ρ|·的确定 | 第39-41页 |
5 该契约模型在某具体外包企业与某第三方物流形成的战略联盟中的应用 | 第41-53页 |
5.1 可观测变量和努力分项的选取 | 第41-44页 |
5.2 相关数据的采集与调研 | 第44-47页 |
5.3 努力分项的选取与剔除 | 第47-48页 |
5.4 可观测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以及各可观测变量的方差确定 | 第48-49页 |
5.5 最优激励合同的确定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