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银行独立担保概述 | 第9-17页 |
第一节 银行独立担保的产生:从从属到独立 | 第9-11页 |
第二节 银行独立担保的概念澄清 | 第11-13页 |
第三节 银行独立担保在法律实务中的识别 | 第13-17页 |
第二章 银行独立担保法律关系 | 第17-27页 |
第一节 银行独立担保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17-20页 |
一、见索即付保函涉及的当事人 | 第17-18页 |
二、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银行独立担保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20-26页 |
一、确定权利义务的依据 | 第20-21页 |
二、担保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21-25页 |
三、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银行独立担保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银行独立担保法律性质 | 第27-42页 |
第一节 银行独立担保的法律特征 | 第27-31页 |
一、银行独立担保与传统担保:异化产物 | 第27-29页 |
二、独立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独立性原则的相对性 | 第31-33页 |
一、对独立性原则的正确认识 | 第31-32页 |
二、独立性原则相对性的具体表现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欺诈例外 | 第33-42页 |
一、独立性原则与欺诈例外的关系 | 第33-34页 |
二、欺诈(Fraud)及权利滥用(Abuse of Right)的概念 | 第34-36页 |
三、欺诈例外的认定 | 第36-37页 |
四、欺诈例外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第37-38页 |
五、欺诈例外下的主要救济措施 | 第38-42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独立担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42-55页 |
第一节 相关国际立法的调整 | 第42-45页 |
一、国际惯例的调整 | 第42-43页 |
二、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的调整 | 第43页 |
三、国内法的调整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独立担保的相关实践 | 第45-46页 |
二、我国银行独立担保的立法实践及专业银行的相关规定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我国银行独立担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46-55页 |
一、我国银行独立担保的国内效力问题 | 第46-49页 |
二、我国银行独立担保的欺诈例外制度问题 | 第49-51页 |
三、与独立担保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可操作性问题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9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59页 |